【〔孫氏祠堂書目〕】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孫氏祠堂書目〕內編4卷、外編3卷,清孫星衍編。
孫氏祠堂為清代藏書家孫星衍於金陵所修建的孫氏忠愍祠,原來是為了祭祀其祖先明朝功臣孫星祖。
祠堂位於江寧城舊吳王府二條巷內,中有一小院,院內有五株古松,因此命名為五松園,是其祖母游娛之所。
祠堂內有一篇額題廉石居,故孫氏祠堂與廉石居實為同一處所。
胸次高曠的孫星衍將自己全部的藏書捐入祠堂,讓宗族子弟們閱覽,同時為了稽核方便,於嘉慶5年(1800)編寫了〔孫氏祠堂書目〕,包括內編4卷、外編3卷,所著錄的藏書總數約有2,300種。
這部目錄將藏書分為12部45類,前面則冠以總序以條釋各類源流及部次的大意。
其類目如下:經學-易、詩、書、禮、樂、春秋、孝經、論語、爾雅、孟子、經義11類小學-字書、音學2類諸子-儒、道、法、名、墨、縱橫、雜、農、兵9類天文-天部、算法、五行、術數4類地理-總論、分編2類醫律-醫學、律學2類史學-正史、編年、紀事、雜史、傳記、故事、史論、史鈔8類金石類書-事類、姓類、書目3類詞賦-總集、別集、詞、詩文評4類書畫小說這樣的分類大抵出自於宋朝鄭樵的〔通志藝文略〕而加以調整。
其中,小學不置於經學之中,金石脫離史學而獨立一部,天文、醫律、類書、書畫也都擺脫了諸子的範圍,書目不放在史學部而入類書部等等,都是可取的地方。
然而,部下的類目過於簡單,及集中醫學、律學於同一部,都顯得不倫不類。
此外,將藏書區分為內、外二編,類似〔四庫全書〕把書籍分為著錄與存目,這種高下的區分,全憑主觀,並無一定的標準。
但在四庫成書之後,私家藏書目錄多踵繼其四部44類的成法,鮮有大幅變革,星衍能夠不為四庫成法所限,而銳意興革,這種膽識,實難能可貴。
光緒年間,繆荃孫撰〔藝風堂藏書記〕及〔續記〕,其分類即因襲此目,而略加改變而已。
此目每書記載書目、作者、版本及卷數,這種體例大抵承襲自宋代尤袤的〔遂初堂書目〕,如禮類〔大戴禮記13卷〕下記載:「北周盧辨注,一明沈泰刊本,一明嘉靖仿宋刊本,一明蔡文範刊本,一明程榮刊本,一雅雨堂刊本,一聚珍板刊本」。
此外,孫星衍另編有〔平津館鑒藏書籍記〕3卷〔續編〕1卷〔補遺〕1卷、〔廉石居藏書記內編〕1卷〔外編〕1卷,則是他收藏善本的賞鑑書志。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