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後卡】 BookCard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書後卡亦稱流通卡(ChargingCard)、流通條(ChargeSlip),或借書條(BookSlip)。
每一冊書均配置書後卡1張,有如目片大小者,也有狹長形(2x5吋)的,有硬紙或塑膠質料的,並有不同部門資料用不同顏色的,總之,以經久耐用及方便管理為原則。
上面記著辨識此書的資料:左上角為此書之索書號碼,亦即書碼;
另外有書名、作者及登錄號碼。
下面及反面則分為數欄,以供記載借書日期、借書證號碼、借閱人簽名及還書日期等。
平時放在書封底內側的書後袋中,有人借這本書時,將其抽出,或由流通人員依借書人的證件在第一個空白欄填入以上各欄資料,或由借書人自行填寫。
依各館管理需求及不同流通制度,書後卡有1至3張不等,可依照書碼、借書人及到期日期排列在不同的出借紀錄內。
依書碼排列的書後卡,可供查檢不在架上圖書之下落;
依借書人排列的書後卡,或依借書證號碼排,或依借書人姓名筆畫排,可查出某人總共借出之資料狀況;
依到期日排列的書後卡更是寄發催書單之依據。
不過為了方便讀者及簡化借書手續,大多圖書館都朝向填寫一張書後卡的趨勢努力,例如:採用電腦自動化流通系統等。
俟圖書歸還時,依書碼、借書人及到期日一一抽出該書之書後卡,查對無誤,蓋上還晝日期戮,以示註銷此一借書程序。
歸還註銷後,仍將書後卡插入該書之書後袋內,圖書歸架。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