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管理】 ScientificManagement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科學管理一詞最早出現在1910年,當時由於工廠制度的興起,使管理重點著重在對人力、機器、材料和金錢的處理,探尋最科學化和最理性化的原則,以解決二大問題:(1)如何使工作實施更為容易,以期提高生產力;
(2)如何管理勞工採用這些新方法及新技術。
因而產生了科學管理運動。
所謂科學管理,就是以科學的方法研究、分析及解決管理的問題,配合各種生產要素,藉以增加效率、降低成本。
這裡所謂的科學,係指管理專業化、工作標準化、執行教導化、酬賞成果化而言。
雖然管理的對象有人、物及作業過程和操作方法的不同,但為達到組織任務,在應用科學的方法上,都需依照規定,遵守一定作業方法;
亦即將人力視同機械,可用科學的方法來提高生產效率。
將科學管理理論加以闡揚而成為奠基人物者為美國著名的管理學家泰勒(FrederickW.Taylor)。
泰勒認為在科學管理中,最重要的一項要素就是任務(Task)的觀念。
每一個人的工作,均應由管理階層事先規畫,並以文字說明工作應完成的任務及工作時應採用的方法。
所謂任務,不僅以「應該做些什麼」為限,尚應包括「應該怎樣做」及「需要多少時間」。
1911年,泰勒發表了一部有名的著作〔科學管理原則〕(PrinciplesofScientificManagement)。
在此書中曾提及「科學管理之要義為用科學的原則來判斷事物,以代替個人隨意判斷;
用科學的方法選擇、訓練工人,以代替工人自由隨意工作,使其效率提高,降低成本」。
並提出科學管理四大原則:(一)關於個人工作的每一動作元素,均應發展一套科學,以代替舊式的經驗法則。
(二)應以科學方法選用工人,然後訓練之,教導之,及發展之;
以代替過去由工人自己選擇自己的工作及訓練自己的方式。
(三)應誠心與工人合作,俾使工作的實施確能符合科學的原理。
(四)任何工作,在管理階層與工人之間可以說均有幾乎相等的分工和相等的責任。
凡較適宜於管理階層承擔的部分,應由管理階層承擔。
而在過去,幾乎全部工作均由工人承擔,且責任也大都落在工人肩上。
由於此書的出版,使得泰勒贏得「科學管理之父」的尊稱。
科學管理學派鼎盛時期為1910-1930年間,繼泰勒之後,研究科學管理的著名人物尚有季伯萊茲(FrankGilbreth)的「精密時間及動作研究」、甘持(HenryL.Gantt)的「甘特圖表」、艾默森(HarringtonEmerson)的「效率十二原則」等。
由於此時期所提倡的所謂「科學」範圍比較狹窄,與現代科學的涵義不盡相同,因而後世學者將此時期之科學管理學稱之為「古典科學管理學派」。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