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克曼流通系統】 DickmanChargingSystem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迪克曼流通系統(DictmanChargingSystem)是1920年代美國所發展的一種機械化的借還書登記法,又稱為迪克曼圖書流通系統(DickmanBookchargingSystem)或迪克曼圖書流通器系統(DickmanBookChargerSystem)。
它的特點是在借書卡上壓印凸起的號碼,登記時將其連同書後卡一併插入機器中,將借書卡號碼轉寫至書後卡上作為紀錄。
早在1900年圖書館員即開始尋求以機器來處理圖書借閱程序,以簡化作業、提高效率。
當時服務於紐約公共圖書館(NewYorkPublicLibrary)的吉雅德(EdwinWhiteGaillard)以3,500美元設計一機器,但終無法達成此目的。
1920年代後期服務於首都華盛頓公共圖書館(PublicLibraryofWashington,D.C.)的館員包維曼(GeorgeF.Bowerman),向美國效率局(UnitedStatesBureauofEfficiency)尋求協助,期能發展一套既簡單又便宜的系統供各圖書館使用。
該局即積極與世界上著名的製造商合作,而廠商亦紛紛提出各式機器,價格由450-3,500美元不等。
直至1927年紐約圖書館效率公司(LibraryEfficiencyCorporation)推出迪克曼流通器,價格僅需50美元,且功能完全符合效率局的要求,終獲採用。
這系統隨即裝設於華盛頓公共圖書館測試。
測試成功後又陸續裝設於紐約公共圖書館、聖路易公共圖書館(St.LouisPublicLibrary)、布魯克林公共圖書館(BrooklynPublicLibrary)、陶雷度公共圖書館(ToledoPublicLibrary)、新澤西州東奧蘭吉免費公共圖書館(FreePublicLibraryofEastOrange,N.J.)、費城免費圖書館(FreeLibraryofPhiladelphia)。
其後世界各地許多公共圖書館與大學圖書館亦使用這系統。
迪克曼流通系統需使用標準的借書卡、書後卡、日期卡、流通檔、到期卡、書後袋、罰款單、逾期通知單、色帶、標示有日期與續借的鐵片等。
借書卡上附有一鐵片,上面壓印著凸起的借書卡號碼,使用時可抽出。
流通器有兩個槽,一個放置日期鐵片,一個放置借書卡鐵片。
借書的流程如下:(1)每日早上將該日日期鐵片插入流通器的右邊槽;
(2)讀者將欲借閱的書及借書卡交予館員;
(3)自書後袋取出書後卡置於流通器上;
(4)將借書卡的鐵片抽出,插入流通器的左邊槽;
(5)壓下流通器臂端,使得借書卡號與借閱日期印至書後卡;
(6)將書後卡放入流通檔;
並將書後卡鐵片移開;
(7)借書卡放置於流通器上;
(8)壓下流通器臂端將借閱日期印至借書卡上;
(9)到期卡放入書後袋。
還書的流程如下:(1)圖書歸回至流通櫃臺,核對是否逾期,若逾期則計算罰款;
(2)借書卡置於流通器,壓下臂端將還書日期印至借書卡;
(3)自流通檔找出書後卡放入書後袋。
續借使用續借鐵片操作;
逾期未還者則依書後卡紀錄發逾期通知單。
基本上,此系統是半自動化的流通系統,其優點是正確性高、操作簡單、節省館員與讀者的時間、日期卡等用品可多次使用、可運用於不同借閱期限的流通作業、減低眼睛與精神疲勞、流通作業不必做太大的變更等。
主要缺點則是借書卡須多附一鐵片,它是機械式而非電子式,故仍須許多人工作業、噪音大且偶會發生故障。
1932年發展的蓋羅德電子自動流通器(GaylordElectronicAutomaticChargingMachine),為第一部電子式流通機器,其功能與迪克曼流通系統大致相同,後者即漸被前者取代。
1941年起圖書館效率公司即另研發電子式流通系統。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