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國家廣播公司】 BritishBroadcastingCorporation,簡稱BBC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英國國家廣播公司係由皇家特許獨占經營的公立機構。
前身名為英國廣播有限公司(BritishBroadcastingCompany,Ltd.,簡稱BBC),是倫敦6家電器製造商在1922年12月15日合資創立。
改組後的英國國家廣播公司總部設於倫敦,首任總經理為JohnReith(後授予勳爵),他在1927-1938年間擔任董事長。
BBC自1922年起即獨占經營全國廣播事業。
1936年8月成立電視臺,展開高解析服務(High-DifinitionService);
11月2日正式於亞歷山大宮開播,開啟了世界及英國的電視史,亦為今公共電視之鼻祖。
BBC因承教育使命,風格肅穆,使下層輿論緊迫國會於1954年7月30日通過電視法案(TVAct)首度准許私營電台設立,提供通俗節目。
此舉打破BBC近20年的壟斷事業,但無線廣播的獨占權仍持續至1972年。
其彩色電視發展始於1955年,1963年於倫敦正式建臺。
翌年,總計已有44座電視臺、8座轉播臺、2座全國電視網。
1967年在歐洲首度彩色開播。
1971年設空中(開放)大學,為大中小學生每週在廣播電視中提供共140個單元課程以上的教學節目,計有社會人文和自然應用等特殊課程、函授及通訊作業。
1982年底增設第4電視臺。
翌年初再置早晨電視網。
係歐洲廣播網(Eurovision)的創始會員。
BBC係非營利性組織,最高決策機構為管理委員會,成員有首相、郵政大臣、各州長、在野黨領袖和最高法院院長等人,由國王任命,向國會負責。
雖受政府監督,但完全獨立自主。
管理委員會下設祕書處、行政部、技術部、海外廣播部、電視廣播部、娛樂部、音樂部、演說評論部、學校廣播委員會及諮詢委員會等。
電視廣播部分國內廣播處(網)、大眾節目處(網)、第3節目處(網)、第3廣播網。
經費主要來自全國閱聽人之持有電視及收音機的年執照費,常有調整。
(1960年代每臺收音機收費1英鎊)。
海外部經費則多來自外交部,故言論自主有時受限。
二次大戰後,因財政困窘,裁撤許多對外特殊語言播出。
英國國家廣播公司的國內廣播網(HomeService)以中產階級為主要對象,報導新聞及國會議事、文教資訊等,為學校廣播委員會監督,極受教育界歡迎。
大眾節目處主播輕鬆級節目,如流行樂和體育消息等。
第3節目處以高級知識分子為主要訴求,有學術討論與專題演講等。
第3廣播網寓教於樂,有棋、球等各種技藝節目。
海外廣播網自1983年起以多國語言播出,內容配合海外政策,由外交部、新聞局及政務局同管。
另分歐洲網、國外網、英語網及聽眾調查處,每年出版BBC手冊。
1960年代的BBC廣播自由達於顛峰,備受世界推崇。
歷經福克蘭半島等國際衡突,悉能客觀公正的報導事實,遂為舉世譽為廣播之典範。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