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振宜(1630-1674)】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季振宜,字詵兮,號滄葦,江蘇泰興人。
明思宗崇禎3年(1630)9月16日生。
順治4年(1647)進士,授浙江蘭谿知縣,改任刑部主事,遷戶部員外郎、郎中,15年,任浙江道御史。
康熙2年(1663),被派往巡視河東鹽政,5年,請假歸里,13年(1674)卒,享年45歲。
振宜立朝尚氣節,敢直言,不避權貴。
順治12年,其兄開生在諫垣,因上疏極諫事獲罪,流竄尚陽堡,朝廷方震怒,振宜繼入臺中,17年,與左都御史魏裔介劾大學士劉正宗欺罔諸罪,正宗坐革職,舉朝咋舌,咸稱二難。
世祖以振宜儀觀雄偉,不囿南方儒氣,呼之為啞固山真御史。
前後章奏,錚錚鑿鑿,有古直臣之風。
振宜家世簪纓,為泰興望族。
英才好學,善屬文,尤精於五七言詩。
康熙5年冬,振宜請假歸里,渡江訪虞山、劍門諸勝,得識錢曾,6年夏,振宜延曾渡江,商量校刊錢謙益箋註[杜詩],曾並將謙益所輯[唐詩]稿本交付振宜,12年,振宜輯[唐詩]716卷成,42年所輯刊之[御定全唐詩]900卷即以此書為底本。
振宜家本豪富,喜藏書,尤嗜宋雕善本,江南故家之書多歸之。
清初私家藏書,以虞山毛晉、錢謙益為巨擘,毛氏汲古閣之藏,至其孫而亡;
錢氏絳雲樓所貯,於順治7年燬於火,其餘燼歸之錢曾述古堂,康熙5、6年間,曾舉家藏宋刻之重複者,折售之振宜,於是虞山藏書漸歸於泰興。
振宜殁,其書旋散,多數為崑山徐乾學所得。
康、雍以後,徐、季之書,由何義門介紹,歸於怡親王府。
乾、嘉年間,則有黃丕烈士禮居、張金吾愛日精廬等,專收錢、毛二家散出之書。
道、咸、同、光年間,各大藏書家續有收藏,散見於諸家藏書志中。
季氏藏書印常見的有:「滄葦」、「季振宜讀書」、「季振宜藏書」、「吾道在滄洲」等朱文長方印,「季振宜印」、「季印振宜」、「季振宜字詵兮號滄葦」等朱文方印,「御史之章」白文方印、「柱下史」方印,「得知千載外正賴古人書」十字長印等,又有宋本橢圓印。
著有[聽雨樓集]2卷,[靜思堂詩稿]2卷,[奏疏]1卷,藏書編有[季滄葦書目]1卷。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