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百科全書]】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東方百科全書],是我國較早時期所編的一部百科全書。
因為我國古無百科全書之名,亦無按西方百科全書的體例編成的參考資料。
自西文參考資料傳入以後,才開始對所謂的百科全書有所接觸,也有人認為我國傳統的類書,就相當於西方的百科全書。
其實,百科全書與類書之間,容許有若干的差異,至少所提供給讀者的資料在性質上就有截然不同的特點。
在我國百科全書發展的過程之中,[東方百科全書]正扮演著一個歷史轉變的角色。
它有百科全書的特色,包涵的內容十分廣泛,是名符其實的一部百科全書。
但其編排的體例,則不依參考資料的特質,因為每一主題的內容都是從頭到尾的敘述,檢查時十分不便。
以歷史部分為例,本國歷史從遠古按朝代一一介紹,雖有條理,卻無法檢索。
既無詳細標目,又無名辭索引,真的不好使用。
該書為陳可忠、趙蘭坪、王伯琦、但蔭蓀主編,民國42年(1953)臺灣東方書店出版。
全書共分3冊,內容則分為30類,各類均聘專家撰述,堪稱豐富。
上冊計收:哲學心理學類、政治學類、經濟學類、法律學類、社會學類、軍事類、外交國際關係類、財政金融類等8類;
中冊計收:教育類、交通類、地政類、會計統計審計類、新聞類、天算類、理化類、生物地質類、工程類、農業類等10類;
下冊計收:工業類、商業類、工藝類、醫藥衛生類、體育童軍類、語文文學類、歷史類、地理類、美術類、音樂類、戲劇類、應用文類等12類。
在上述30類之中,有16類之下再分小類,可是還是粗分。
在今天的觀點之下,對以上學科的分類,可能就有很多不同的意見。
不過,這是40年前的出版品,我們不必多所批評。
值得注意的是它沒有遵照百科全書這類參考資料的基本要求,先選定辭目,再分別撰寫,更重要的是未按照辭目來排列,以方便利用者的檢查。
然而,我們可以從這樣一部百科全書的出現,理解國人對百科全書的認知與了解,是曾經過了如此程度上的演進階段。
至少後來再編印的百科全書,就很少再用這樣的排列方式了。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