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2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汲冢書】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5 23:37: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汲冢書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西晉武帝時,汲郡人不準在一座戰國古墓中發現了大批竹簡,由地方官府上表解送京師洛陽,經朝廷派專人整理、編次,藏於祕府,其後得以流傳於世。

 

關於汲冢書出土的時間,約有3種說法:(1)咸寧5年(西元279年),見於〔晉書卷3.武帝紀〕。

 

太康元年(西元280年),見衛恒〔四體書勢〕、王隱〔晉書束皙傳〕。

 

太康2年(西元281年),見荀勗〔穆天子傳序〕、唐修〔晉書卷51.束皙傳〕。

 

後世對此三說皆有論辯,然說法不一。

 

汲冢究為何者之墳,歷來亦多爭論。

 

〔束皙傳〕云:「太康二年汲郡人不準盜發魏襄王墓,或言安釐王冢,得竹書數十車。」

 

並未確定冢主為誰。

 

朱希祖〔汲家書考〕云:「蓋所謂魏王冢者,自襄王、昭王、安釐王、景湣王皆可,唯不能出於襄王以前耳。」

 

亦未有確論。

 

近人鄭傑文則引左暄〔三餘偶筆〕之考論,定為襄王冢。

 

自汲冢出土的竹簡,其形制見於荀勗〔穆天子傳序〕云:「皆竹簡素絲編,以臣勗前所考定古尺,度其簡,長二尺四寸,以墨書,一簡四十字。」

 

至於汲冢書上的文字,也有三說:(1)小篆說,見〔晉書卷3.武帝紀〕。

 

(2)科斗文說,見杜預〔春秋左氏經傳集解後序〕、王隱〔晉書束皙傳〕。

 

(3)古文說,見荀勗〔穆天子傳序〕。

 

據朱希祖、神田喜一郎引王國維的說法,定汲冢書的文字為科斗文。

 

汲冢書的篇目以〔晉書卷51.束皙傳〕所載最為詳備,列舉如下:紀年13篇,易經2篇,易繇陰陽卦2篇,卦下易經1篇,公孫段2篇,國語3篇,事名3篇,師春1篇,瑣語11篇,梁丘藏1篇,生封1篇,大曆2篇,穆天子傳5篇,圖詩1篇,雜書19篇,別有簡書折壞,不識題目者7篇,共計76篇。

 

篇目中以紀年(又稱〔竹書紀年〕、〔汲冢紀年〕)、〔穆天子傳〕為後世所重,而雜書19篇即所謂的〔周書〕(又稱〔汲冢周書〕、〔逸周書〕)。

 

這3部書皆曾引起學界眾多的討論。

 

汲冢書之編校寫定,據朱希祖的考證,始於武帝太康2年,訖於惠帝永康元年(西元300年),前後約20年。

 

校理的人物包括荀勗、和嶠、華廙、臣譴、臣勳、臣給、臣寅、臣瓚、何邵、蔣俊、摯虞、衛恒、華嶠、繆徵、虞濬、賈謐、束皙等人。

 

汲冢書的出現,對於增補古史之不足,實有極大的貢獻。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7 04:00 , Processed in 0.15625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