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1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汲古閣本】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5 23:36:5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汲古閣本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汲古閣,為明末江蘇常熟毛晉藏書閣名。

 

毛晉喜收藏圖書,積至84,000冊,因築汲古閣、目耕樓以藏。

 

閣中所藏之書,分存架上,每架3層,按地支排列,共12架,毛晉日坐其間,「手繙諸部,讎其譌誤」。

 

據毛晉同里後人許淳云,毛氏本有三閣,汲古閣在載德堂西,以延文士;

 

其雙蓮閣在問漁莊,以延緇流;

 

一失名,俗呼為關王閣,在曹溪口,以延道流著。

 

今俱廢。

 

清江熙〔掃軌閑談〕云:「毛潛在先生晉家隱湖,創汲古閣,刻經史諸書。

 

中為閣,閣後有樓八間藏書板者。

 

樓下及廂廊俱刻書所。

 

閣四圍有綠君、二如等亭,招延天下名士校書於中,風流文雅,江左首推焉。」

 

毛氏刻書規模宏大,其時印書之匠達20人之多。

 

汲古閣刻行的書籍,書口下多鐫「汲古閣」3字,也有鐫「綠君亭」者。

 

從萬曆之季迄順治之初,歷時40餘年,成書600餘種。

 

僅天啟4年(1624)至崇禎6年(1633)9年中,刻書即在200種以上。

 

自刻、代刻,皆極精工。

 

其中最著名的有〔十三經註疏〕、〔十七史〕、〔津逮祕書〕、〔六十種曲〕以及唐宋元人別集等。

 

毛氏刻書,講求質量,除自己精心校讎外,還招延海內名士校書,又多用宋刻本作底本,因此不少宋本因其翻刻而得以流傳。

 

汲古閣所刻書籍運銷全國各地,清人有「滇南官長萬里遣幣以購毛氏書」、「毛氏之書走天下」之記載。

 

又汲古閣影宋、影元抄本,紙墨精湛、字體工整、一筆不苟,稱之為古今絕作。

 

毛晉卒後,汲古閣所藏宋元善本,多歸泰川季振宜,後又轉歸崑山徐乾學傳是樓。

 

其刊書之書版,如〔十三經注疏〕、〔十七史〕歸席氏掃葉山房、〔六十家詞〕則歸常熟邵氏,其他也都散歸各處。

 

其子扆,字斧季,亦精校勘,著有〔汲古閣祕本書目〕、清顧湘為撰〔汲古閣校正書目〕、鄭德懋撰〔汲古閣書目補遺〕、〔汲古閣刻板存亡考〕。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7 04:00 , Processed in 0.10937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