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圖書室】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圖書室最早為農復會圖書室。
民國37年(1948),中美兩國為復興中國戰後農村工作,於南京成立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簡稱農復會),第一任主任委員為蔣夢麟博士。
38年農復會遷臺。
41年復興大樓落成,為配合當時農業教育推廣與業務上的需要,在新聞組下設圖書室。
因當時有美援經費,有不少美國委員及農業專家,圖書室頗受重視,圖書購置與設備不受美元外匯限制,多採直接進口,對國外農業科技資料取得很方便,資料相當充實。
67年(1978)3月15日,因中美合作方式改變,農復會改組為行政院農業發展委員會(簡稱農發會)。
73年9月又因行政體制調整,農發會與經濟部農業局合併,更名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
40多年來,從農復會到農委會,在行政組織上雖多次調整,而圖書室的經營工作並未受到影響,一直以行政支援技術的服務原則從未變更。
農委會圖書室服務對象以該會技術人員為主,但因有些特有農業參考資料,如各種農林漁牧及農業相關統計資料比較完整,一般圖書館不易取得,故會外人員亦可來會查閱參考。
79年復興大樓改建,圖書室空間擴大,並設有視聽室,以蒐集農業和自然生態保育視聽資料為主。
為適應業務需要另設大陸農業資料室,蒐集大陸地區有關農業統計、農業技術、農業學報等200多種。
在藏書方面,因隨時淘汰過時資料以節省空間,總藏書量一直在15,000至20,000冊左右。
圖書管理方面逐漸採自動化。
農委會圖書室在政府機構中為一典型的專門圖書館,目前無擴大之可能,將來農委會改為農業部則可能在組織規模上有所變更。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