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資料轉換】 RetrospectiveConversion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近年來圖書館紛紛發展自動化系統將業務予以機械化、電腦化,以期提高作業效率與改善業務品質。
然圖書館自動化業務中需將卡片目錄轉成機器可讀目錄確是一項重要而沉重之工作,此即為回溯資料轉換。
一般稱RetrospectiveConversion、或Recon、或Retrocon、或Retroconversion為回溯資料轉換,其定義為:根據各圖書館政策與作業標準將一館已有之人工書目紀錄轉換成為機器可讀型式。
事實上回溯資料轉換不僅將書目資料轉成機讀格式,尚包括下列資料的處理:(1)貼條碼及磁性感應安全裝置;
(2)加館藏號及館藏地;
(3)讀者資料的轉換:包括姓名、住址、電話號碼、學號、身分證字號等;
(4)讀者身分識別證的製作;
(5)相關檔案的轉換,包括權威檔、經費檔、代理商檔、設備檔等。
一般圖書館回溯書目資料轉換主要針對3類書目資料:書目紀錄、權威紀錄、館藏與館藏地紀錄。
由於各館卡片目錄有許多內部問題,所以各圖書館應考慮一些轉換原則:(1)資料轉換與自動化作業的關係:有些圖書館將書目資料轉換視為獨立活動,與圖書館自動化系統一併考慮,以致發生問題,二者應作整體性設計規畫,相輔相成;
(2)決定轉換資料的範圍,由於回溯轉換需要耗費圖書館許多資源,應排定需求優先順序,訂定資料轉換範圍;
(3)須確定適合該館的各種標準,如分類法、編目規則、標題表、音譯表等,並對各項標準之執行細則另以書面詳細描述;
(4)確立相關資料之建立方式;
(5)確立卡片問題之處理方式與卡片目錄之去留問題。
回溯資料轉換之方式大致可歸納為下列4種:(1)線上分享書目資料庫,圖書館透過電腦終端機與書目中心連線,線上查尋其龐大之資料庫,找到資料後加上館藏紀錄並做局部的更正即可。
目前可查詢之書目資料庫有全國圖書資訊網路、OCLC、RLIN、UTLAS、WLN等;
(2)批次轉換:利用圖書館個人電腦將簡單的檢索鍵資料建入電腦磁片,寄往代理商或書目中心,掛在其電腦上自動與書目料庫比對,相符者則挑出錄入磁帶中寄回圖書館;
(3)館內轉換,即圖書館利用書目光碟資料庫在館內轉換,如Bibliofile、OCLCCATCD450、中華民國出版圖書目錄光碟等;
(4)與代理商簽約,將卡片目錄直接交由其代為轉換。
無論圖書館自行轉換、或利用外來書目資料庫轉換、或委託代理商轉換均各有其優缺點,圖書館在選擇轉換方式應考慮圖書館資源、圖書館卡片目錄、圖書館需求、代理商之特色、與代理商之要求等條件,以善選最適合該館之回溯資料轉換方式。
圖書館一旦決定適當的轉換方式後,應訂出轉換之程序,將每一步驟詳細敘述,然後做出時間表嚴格控制進度。
一般轉換程序包括:圖書資料清點與貼條碼;
準備轉換目錄卡片;
送出卡片目錄紀錄;
轉錄機讀格式紀錄;
資料查核與編輯;
修改舊書標或書目卡片;
權威控制等。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