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6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四部分類法】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5 22:29: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四部分類法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四部分類法是中國圖書分類法中最常用的一種,一般簡稱之為四分法。

 

四分法最早出現在曹魏時代,〔隋書經籍志〕的序文中說:「魏祕書郎鄭默始制〔中經〕,祕書監荀勗又因〔中經〕更著〔新簿〕,分為四部,總括群書。」

 

這兩部書目都已失傳,但據〔隋書經籍志〕序文記載,它們是分作甲、乙、丙、丁四部,甲部載六藝及小學;

 

乙部載古諸子家、近世子家、兵書、兵家、術數;

 

丙部載史記、舊事、皇覽簿、雜事;

 

丁部載詩賦、圖讚、汲冢書。

 

可見當時的四分法並不嚴謹,所以只能用甲、乙、丙、丁稱之,而不能確實為各部命名;

 

而且內容雜錯,若勉強以後代的四分法觀念來看,它們的順序大致上是經、子、史、集。

 

這是四分法的第一步發展。

 

到了東晉時,李充編〔晉元帝四部書目〕,這部書目也失傳了,但是梁朝阮孝緒的〔七錄〕序中說這部書目是「因荀勗舊簿四部之法,而換其乙丙之書。」

 

也就是說,這部書目的順序已和後世經、史、子、集的順序相同。

 

自此之後到隋代之間,四分法的書目大量出現,其分類方法大抵和李充相似。

 

〔隋書經籍志〕序文即說:「自爾因循,無所變革。」

 

這是四分法的第二步發展。

 

此一時期的四分法,並未曾有部下再分類的記載。

 

真正對後世四分法的類目產生重大影響的,卻是梁朝阮孝緒所編的七分法書目〔七錄〕。

 

該目若和〔漢書藝文志〕相較,經典錄約等於六藝略,子兵錄約等於諸子略加上兵書略,術技錄約等於術數略,文集錄約等於詩賦略;

 

另外加上記傳錄、佛法錄、仙道錄是新設立的。

 

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記傳錄下分設國史、注曆、舊事、職官、儀典、法制、偽史、雜傅、鬼神、土地、譜狀、簿錄12類;

 

文集錄下分楚辭、別集、總集、雜文4類。

 

後來的〔隋書經籍志〕即完全承襲〔七錄〕的類目,而合併子兵錄、術技錄為子部,經典錄改稱經部、記傳錄改稱史部、文集錄改稱集部,佛法錄、仙道錄改為附錄,遂形成了一部完整的四分法書目。

 

這是四分法的第三步發展,四部分類法也至此正式成立。

 

自此之後,以經、史、子、集為名的四分法,遂一直沿用至今,除佛法、仙道後世併入子部,以及各朝代的類目略有增減之外,四分法穩定的成為中國目錄學史上的主流。

 

不但史志書目、官修書目多以四分法為準,私家書目也多據四分法編成。

 

它具有簡單明瞭的優點,但是子部中囊括了諸子、術數、宗教三方面的書籍,頗顯龐雜,而歷代卻因襲而不改,算是四分法中一項重大的缺失。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5 07:47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