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角號碼檢字法】 Four-CornerSystem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四角號碼檢字法,係中文號碼檢字法之一,王雲五先生發明。
王氏由於使用電報號碼表而引發改進中文檢字法的動機,民國13年(1924)開始其研究工作,14年5月研究成果以「號碼檢字法」之名義發表於〔東方雜誌〕,是為四角號碼檢字法之前身。
15年王氏就原有的基礎再作改進,改稱「四角號碼檢字法」,17年正式公開其多次修訂後之成果,是為「第二次改訂四角號碼檢字法」,目前眾所採用者,即為第二改訂版。
基本上四角號碼檢字法是要給予每個中文字一組號碼,以便用以排序檢字;
因此,王氏首先將漢字的筆形結構加以分析,共歸納成十種筆形,並分別配置由0至9十個相應號碼。
為了方便記憶,胡適先生曾編作歌訣一首如下:「一橫二垂三點捺,點下帶橫變零頭;
叉四插五方塊六,七角八八小是九」。
(見下圖)四角號碼的取碼規則如下:(一)每字祇取四角之筆形,其順序為(1)左上角、(2)右上角、(3)左下角、(4)右下角;
查檢時依此原則,每字各得四碼,以「德」字為例,其四碼為2423。
(二)取碼字體以楷書為準。
(三)每一字之上部或下部,祇有一筆或一複筆時,無論在何位,均作左角,其右角作「0」;
如:3宣0、4直0、9宗0。
(四)每筆用過之後,如再充作他角,其右角作「0」;
如:、3之0、。
(五)字形若為行、口、門、鬥等所構成之字,下角改取內部的筆形,但其上下左右有他筆時,不在此例;
如:衍=2110,因=6043,問=7760;
但茵=4460,荇=4422。
(六)為區分同號字,可加附角,附角取自右下角上方最貼近而露鋒芒的一筆,若該筆已用過,則附角作「0」;
如:芒=44710,芬=44227,城=43150。
(七)主碼及附角全同之字,得按各字所含橫筆數多寡排列,如:市=00227,帝=00227,但「市」字有二橫筆,「帝」字有四橫筆,故市字排前,帝字在後。
四角號碼應用甚廣,主要用途可分以下兩方面:一為參考工具書之編製排序,如字典、辭典、索引及目錄等,〔王雲五大辭典〕、〔辭源〕、〔中國人名大辭典〕、〔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等書,皆以四角號碼排序;
其次則為在圖書館目錄上著者號碼的應用,其取碼規則如下:(一)個人著者,單姓雙名者,姓取左上及右上角,名字各取左上,合計四碼,如梁啟超=3734;
單姓單名者,姓與名各取左上及右上兩碼,如胡適=4730;
複姓雙名者,姓名各取左上一碼,如司徒達賢=1237。
(二)團體著者得據其簡稱取碼,或取前四字。
四角號碼法的優點在於取碼迅速直接,並且易於排序,缺點則是同碼字太多、例外不少、筆形區畫過於主觀,而且規則繁瑣、易學難精。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