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流通制度】 BrowneBookChargingSystem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1895年,美國圖書館學會出版部祕書,曾任波士頓圖書館館員的NinaE.Browne發明一種流通制度。
每一位讀者由館發給與圖書館規定一次可外借圖書冊數相等數量的書卡袋或封套,在袋上註明讀者姓名、地址及登記號碼。
當讀者從圖書館借出一本書時,就在書後的到期單上蓋上到期戮,然後把書卡從書中抽出,插入一個書卡袋中,每袋只放一張書卡,按照到期日期排列,同一日期再做借出圖書的索書號、作者或書名順序排檔。
還書時,先翻看書後到期單上的還書日期,順著日期導卡找到這個日期,再找到借書人的書卡袋,抽出其中的書卡,插回原書的書後袋中,該書卡袋還給讀者,就完成還書手續。
布朗流通制度的優點是手續簡單,但是它的缺點是借書及還書手續很慢,依據美國圖書館學會圖書館技術專案(TheLibraryTechnologyProjectoftheAmericanLibraryAssociation)在1961年所做的「流通控制制度研究」(StudyofCirculationControlSystems)的發現:布朗流通制度,每位流通人員每小時最多處理200件流通圖書,是23種流通制度中最慢的一種,因此圖書館都少採用這種流通制度。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