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56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永樂大典]】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5 15:41:3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永樂大典]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永樂大典]為明成祖永樂年間編纂的一部大型類書。

 

由翰林學士解縉主持纂修,始編於永樂元年(1403),初成於永樂2年(1404),原名[文獻大成]。

 

但明成祖以其「所纂尚多未備」,下令重新纂修,於永樂6年(1408)全書告成。

 

該書正文22,877卷,凡例與目錄60卷,裝訂成11,095冊,共約370,000,000字,參與編校、圈點者2,000餘人。

 

由於明成祖曾有「凡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於天文、地志、陰陽、醫卜、僧道、技藝之言」類聚成冊及「毋厭浩繁」之指示,故該書內容極其豐富,採集古今圖書達七、八千種之多。

 

[永樂大典]的編纂方法是依明[洪武正韻]的韻目,按韻分單字,在每一單字下,先注[洪武正韻]的音義,次錄各韻書、字書的反切與解說,並列該字的楷、篆、隸、草各種書體,然後分類彙集與該字有關的天文、地理、人事、名物以及詩文詞曲等各項記載。

 

單字注解中的書名和作者,另以紅字書寫,極為醒目。

 

對於名物器具、山川地形等皆繪有圖形,所繪之圖精麗工致,是古代書籍插圖中的佳品。

 

[永樂大典]原在南京纂修,明成祖遷都後,移藏北京文樓。

 

明嘉靖年間禁中失火,幾被焚毀,明世宗遂詔閣臣依原式抄錄一部為副本,先藏皇史宬,雍正年間又改藏於翰林院的敬一亭。

 

世稱重錄本為嘉靖鈔本或副本;

 

永樂間修纂本為永樂鈔本或正本。

 

[永樂大典]雖有正副2部,卻未能完整地流傳後世。

 

正本何時亡佚,史籍未有明確記載,一般推測是毀於明清變動之際。

 

至於副本,在乾隆年間開四庫全書館時,曾對其進行清查,發現已缺1,000冊。

 

而[四庫全書]修纂完畢後,館臣多視[永樂大典]為「精華採盡,糟粕可捐」之物,未能妥善保管,尤其是道光以後,更被束之高閣,蛛網塵封,蟲咬鼠嚙,無人過問,一些官員更趁機偷竊,大典便逐漸流散。

 

清末外人入侵,先毀於英法聯軍之役(1860年),再毀於八國聯軍之役(1900年),所剩無幾。

 

後經北京中華書局多方蒐羅,於1959年影印730卷出版;

 

臺灣世界書局則又加上從國外徵集的一部分複製品,於1962年影印865卷問世。

 

[永樂大典]在文獻上的價值主要是輯佚和校勘兩方面:由於它所徵引的各項材料,元代以前的祕冊原書多整部、整篇、整段抄錄,一字不改。

 

清乾隆年間編[四庫全書]時,即從其中輯出佚書385種,許多亡佚已久的祕籍,全賴[永樂大典]得以保存;

 

而[永樂大典]所徵引的書籍,都是根據明代南京文淵閣所藏的宋、金、元精本摹寫,與現存通行本相校勘,[永樂大典]文從字順,可訂正今本文字訛誤,可惜現存殘帙不及全書4%,但吉光片羽,亦彌足珍貴。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5 05:21 , Processed in 0.12499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