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封交換網路】 PacketSwitchedNetwork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分封交換(PacketSwitching)的工作原理,是把要在網路中傳送的信息分成若干段,每段加上接收端地址、控制、偵錯等資訊後,即構成封包(Packet),每一封包經分封交換網路中的分封交換機存轉後,傳送到接收端,再將各封包予以重新組合,以恢復成原來的信息。
分封交換網路具有下列優點:(一)採用國際電報電話諮詢委員會(ComiteConsultatifInternationaledeTelegraphiqueetTelephonique,簡稱CCITT)制定之有關協定,例如X.25、X.28、X.32、X.3、X.29等,大大有助於不同廠牌、不同速率之電腦與終端機彼此間能相互通信。
(二)分封交換系統可隨時依網路內資訊流量之擁擠程度,機動選擇每次呼叫之通信路由;
也可採迂迴路由,以避開有故障的中繼電路;
具有錯誤偵測及改正功能,使位元錯誤率(Bit-ErrorRate,簡稱BER)低於10-9;
這些重要的功能,使得資訊之傳送更為迅速、經濟、確實、可靠。
(三)分封交換網路經常採資訊傳輸量的多寡和接續時間長短作為計費依據,而與傳輸距離無關,因此對遠程通信特別有利。
(四)分封交換網路可設門徑或轉接單元(Gateway),藉CCITTX.75協定與各分封網路連接,以構成國際數據網路,用戶可以建立全球性資訊通道。
(五)分封交換可提供許多特別服務,以增進使用效率,包括簡便通信、受信方付費、固定通信、額外邏輯電路、群內通信、專用通信埠、自動尋線、限制呼叫、指定轉接、自選路由、直接呼叫、自動呼叫、簡速撥號、非標準長度封包、128序號模組等。
自從國際標準組織(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forStandardization,簡稱ISO)推出了開放性系統連接(OpenSystemsInterconnection,簡稱OSI)參考模式後,因其7層架構中,第1層至第3層(即實體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可採用分封交換之通信協定,因此其重要性就更引人注目了。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