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冊】 Handbook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手冊是彙集一般性或專業性知識以便隨手參閱的工具書。
英文稱為Handbook,是由德文Handbuch而來,意思是拿在手中的書。
因此,通常書式精巧,便於攜帶。
19世紀在歐美國家,由於有些暴發戶及知識程度較低者為了有效地查找工藝、職業等有關資料,以求自我發展,而需要利用這些手冊。
一般而言,手冊是彙集某一主題或專科領域的各種事實及數據以便於了解之用,收錄的多半是基本而既有的知識,而非著重最新的發展。
[美國圖書館學會術語辭彙](A.L.A.GlossaryofLibraryTerms)則解釋手冊是小型參考書,與便覽(Manual)意義相同。
在我國,手冊又稱為一覽、要覽、大全、全書、必備等名。
據[中文工具書使用法](武漢大學圖書館學系編]的記載在敦煌石窟裡發現有公元第9及10世紀的[隨身寶]、15及16世紀的[萬事不求人]等書,按類編排,是常識性讀物,其實就是古人使用的手冊。
與流傳在世的元朝陰時夫的[居家必備]、清朝石天基的[萬寶全書]相同。
美國圖書館學家LouisShores認為手冊有下列幾種類型:(1)珍異型(Curiosities):記載有關風俗習慣、事件、迷信、科學、藝術等珍異之事實,如[珍氏世界記錄大全](GuinessBookofRecords);
(2)文史型(LiteraryandHistorical):記載寓言、語錄、紀念節日、事件等,如[紀念節日手冊];
(3)統計型(Statistical):記載統計資料,如[中華民國統計手冊];
(4)文獻型(Documentary):記載歷史文獻,可補一般百科全書或年鑑之不足,如[DocumentsofAmericanHistory];
(5)議事型(ParliamentaryLawandDebates):如各種會議之手冊;
(6)專題型:如有關政府、教育、歷史、地理、運動、科技等各學科之手冊。
上述類型,對照我國出版的手冊,大體相同。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