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檔案分類法]】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中國檔案分類法]由中國檔案分類法編輯委員會編,檔案出版社1987年出版。
是以科學分類的理論、原則為指導,結合我國檔案管理的實際情況,吸收了國內外文獻分類的經驗而製定的。
目的是為了建立統一的檔案分類檢索方法,實現我國檔案分類檢索體系的規範化,而提高檢索效果,以利建立檔案目錄和諮詢中心。
該法的基本原則和方法,適用於我國各個歷史時期所形成的各類檔案的分類;
分類法主表和輔助表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所形成的各種檔案的分類。
該法由編製說明、主表及補助表包括綜合複分表,世界各國和地區表(I)、中國地區表、中國民族表等。
主表共設19個基本大類。
是根據我國政治生活、社會生活的實際和檔案分類序列實踐需要設置的,基本大類的序列是:A中國共產黨黨務B國家政務總類C政治D軍事E外交F政協、民主黨派、群眾團體G文化、教育、衛生、體育H科學研究J計畫、經濟管理K財政、金融、保險、審計L商業、旅遊業、服務業M農、林、牧、漁業N工業P交通Q郵電通信R城鄉建設、建築業S環境保獲T海洋、氣象、地震、測繪U標準、計量、專利另外在每一大類下,又分設了若干屬類,一般都設立4級類目,有的設立5級類目,個別另設3級類目。
該法的標記符號採用的是漢語
拼音:和阿拉伯數字相結合的混合編號。
一個
拼音:字母標出一個大類,字母之後採用阿拉伯數字表示下屬類的畫分並順序編號,數字的數位一般表示類目的級位,基本上遵循層累制的編號原則。
在號碼配備上採用了下列幾種輔助符號:並列符號「+」、關聯符號「:」、綜合複分號「-」、起迄符號「/」、民族複分號「《》」、世界各國和地區複分號「()」、中國地區複分號「[]」等。
該法為我國第一次編製的大型檔案分類法。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