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機讀編目格式]】 [ChineseMARCFormat]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中文機讀編目工作小組於民國69年(1980)5月成立,曾就其他國家所設計完成之機讀編目格式如美國機讀編目格式(USMARCFormatforBibliographicData),加拿大機讀編目格式(CanadianMARC),英國機讀編目格式(UKMARC),日本機讀編目格式(JapanMARC)等加以分析、比較、評估,最後決定以國際機讀編目格式(UniversalMARCFormat,簡稱UNIMARC)為藍本,參考美國機讀編目格式制訂中文圖書機讀編目格式。
民國70年初中文圖書機讀編目格式測試成功,並於當年2月之中文圖書資料自動化國際研討會發表測試之成果。
隨後為期所設計之格式更臻理想,乃酌採各方意見,於7月修訂完成[中文圖書機讀編目格式]第2版,並編訂[使用手冊]乙種,以指引該書的使用。
工作小組為求機讀編目格式之完整性,又繼續邀請專家學者參與修訂非書資料:包括連續性出版品、地圖、音樂、視聽資料等機讀編目格式,於71年8月全部完成定稿,與[中文圖書機讀編目格式]第2版總修訂,一方面測試各類型資料之機讀編目格式,另一方面亦以西文圖書資料測試,結果亦能適用,因此改名為[中國機讀編目格式],而原先之中文機讀編目格式工作小組,亦易名為中國機讀編目格式工作小組以符合實際之任務。
72年,工作小組為順應國內外之需求,再就中文善本圖書及拓片之機讀編目格式加以研訂,測試成功。
77年,國立中央圖書館以1987年版之[國際機讀編目格式手冊](UNIMARCManual1987Edition)為藍本,再參考美國國會圖書館書目服務處修訂美國機讀編目格式之修訂建議書,修訂[中國機讀編目格式]第3版,78年出版成為歷年來最周全的版本,茲就該格式之結構及特性簡要說明如下:(一)格式結構:依據ISO2709標準格式結構包括:(1)紀錄標示;
(2)指引;
(3)書目資料登錄欄;
(4)紀錄分隔。
書目資料登錄欄分9段:0-為識別段;
1-篇代碼資料段;
2-為著錄段;
3-篇附注段;
4-連接款目段;
5-篇相關題名段;
6-主題分析段;
7-為著者段;
8-為國際使用段。
(二)特性1.書目著錄格式,依據[中國編目規則]著錄。
2.中文
拼音:,採用韋傑士羅馬
拼音:系統(Wade-GilesSystemofRomanization)。
3.為適應中國特殊資料之處理,在各段中加欄號,如129為拓片資料代碼欄;
316為中文古書之卷數注;
608為中國善本書之輔助檢索項;
681為中國圖書分類號,682為本國農業資料中心分類。
4.在1-代碼資料段各欄特別考慮中國固有文化特藏代碼,如樂器,樂曲等特殊資料代碼值。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