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公用數據網路】 ChinaNationalPublicDataNetwork,簡稱CNPAC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中國國家公用數據網又稱中國公共分組交換網,是全國性的數據通信網路,簡稱CHINAPAC或CNPAC。
該網路主要是為了滿足中國大陸及中國大陸與其他國家之間的計算機通信的要求而建立的。
CNPAC是一個高速的高質量的數據通信網路,可以為用戶提供CCITTX.25及X.28通信連接。
它的主要作用是為用戶提供計算機與計算機之間的數據傳遞及交換,實現資源共享。
同時致力於各類增值業務,如電子信箱、可視圖文、數據檢索、數據處理等。
網路中心單元和網路管理中心設在北京。
CNPAC於1989年11月正式設立使用。
它是由北京、上海和廣州的3個節點機和瀋陽、天津、西安、成都、武漢、南京、深圳和郵電部數據的8個集中區以及設於省會城市的26個分組拆裝設備(PAD)組成。
網路覆蓋所有省會城市及沿海計畫單列市。
國際出入口局設在北京。
目前與美國、法國、德國、日本、義大利、比利時、荷蘭、瑞士、瑞典、挪威、新加坡、加拿大、菲律賓、澳大利亞、澳門、香港有直達國際數據線路。
交換機之間通信速率為9600bps。
通過衛星電路和國外的公用分組網路與五大洲的20多國家和地區開通業務。
北京的網路控制中心可對全國的節點機、集中區和PAD實行統一集中管理。
為了適應業務需要,該網路還與公用交換電話網路(PSTN)和用戶電報網路(TELEX)、電子信箱(EMAIL)互連,使在北京就有10個公用電話選號和8個用戶電報選號以供該兩個網路上的用戶接入。
截至1992年2月統計,共有423個用戶。
1992年郵電部又組建新的分組交換骨幹網。
設備型號為DPN-100。
新的骨幹網將由31個省、市中心城市的32個節點機組成,覆蓋面達全國所有省會。
建網路初期採用不完全的網狀結構,由北京、上海、瀋陽、武漢、成都、西安、廣州、南京8大城市為匯接中心,8大區的節點機之間採用全互聯方式。
北京為國際出入口局、上海按國際出入口局配置,廣州為港澳地區出入口局,匯接中心採用完全網狀結構,網內每個交換中心都具有2個或2個以上不同匯接方向的中繼電路。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