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全文處理器】 ChineseTextProcessor,簡稱CTP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在「中文全文處理系統的設計與製作」一文中,依照國際標準組織(ISO)文獻,將全文(Text)的原始定義詮釋如下:「全文是以自然語言或人工語言中的符號(Symbols),片語(Phrases),和句子(Sentences),以及圖形(Figures),公式(Formulas)及表格(Tables)等所組成的二度空間的形式。
它用以表達任何人類能理解的資訊(Information)」。
中文全文處理器(ChineseTextProcessor,簡稱CTP)則是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所主持的一個長期性研究計畫之一,CTP計畫起始於1984年7月,此計畫的目的是在於探討電腦(尤其是小型或微電腦)應用於中文史籍研究的合適性,將電腦當成一個輔助研究的工具。
CTP的系統設計可提供文件全文的檢索,包括文書結構、自由詞(Free-Text)及控制字彙(ControlVacabulary)的檢索,並可讓使用者針對原文內容或自己在附註卡系(Notecards)中所做的內容來產生屬於自己的索引系統,以方便研究的進行,方可在研究過程中或完成研究時產生個人新的文件內容。
此外,系統設計提供了限制查詢範圍的功能,可由文書結構檔限制卷、冊、章、節等,或由編排檔限制頁次,方可二者合併使用,程式另可執行查詢前估計其查詢時間的功能。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