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圖書館】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中山大學圖書館創立於1924年。
其前身為創建於1906年(清光緒32年)的兩廣優級師範學堂藏書樓;
學堂後發展為國立廣東高等師範學校;
1924年孫中山先生以此校與廣東省立法科大學、省立農業專門學校合併為基礎,創辦廣東大學,當時孫先生曾每週到校演講;
1925年廣州醫科大學併入;
1926年為紀念孫先生,學校更名中山大學,圖書館即改為現名。
1936年後杜定友先生曾長期擔任館長。
抗日戰爭中曾隨學校輾轉雲南徵江及粵北、粵東山區,戰前藏書310,000冊,1945年遷回廣州僅存40,000餘冊。
1949年藏書300,000冊。
1952年館藏法律、工、農、醫、師範類藏書隨有關學院、系調出;
嶺南大學圖書館文、理類藏書和其他院校少量文理書籍調入。
嶺南大學圖書館成立於1906年,藏書豐富,館藏理科期刊於1937年前曾為國內大學圖書館之冠,抗戰中藏書損失較少,併入中山大學圖書館後,中山大學圖書館遷至嶺南大學圖書館原址。
1953年藏書690,000冊。
1966年後圖書館工作曾有數年停頓,1979年後發展較快。
館藏中哲學、中國文學、中國古文字學、中國近現代史、東南亞史、政治、法律、生物科學(昆蟲學)、數學、物理、化學、環境科學門類的文獻比較豐富。
嶺南地方文獻的收藏尤為該館特色。
在古籍善本收藏中,明代刻本數量多且質量高,還有900餘冊朝鮮刻本和800餘冊日本刻本,善本中清代廣東藏書家曾釗批校本和著名學者陳灃手稿十分珍貴。
清末以來華南地區出版的早期報刊,如:〔共產黨(1920-1921)〕、〔向導(1922-1927)〕、〔前鋒(1923)〕、〔政治週報〕、〔人民週報〕、〔少年先鋒〕等,和相當數量的早期外文期刊,如:德國〔李比希化學年誌(1832-1939)〕、英國〔動物學紀錄(1864-1944)〕、中國第一家英文報刊〔中國叢報(1832-1851)〕等的收藏均完整無缺。
至1990年藏書達2,514,000冊,包括中文書籍1,424,000冊、中國古籍300,000冊、外文書籍546,000冊、報刊合訂本244,000冊。
1990年採集中文書籍20,000餘冊、外文書籍4,400餘冊,訂購中外文報刊4,700餘種。
專用館舍建成於1982年,面積計14,500平方公尺,設各類閱覽室15個、閱覽座位1,500席。
工作人員155人,其中15人受聘高級專業職稱,18人受聘中級專業職稱。
館內設:中文採編部、外文採編部、典藏流通部、參考閱覽部、期刊部、古籍部、技術服務部和情報中心等單位。
計算機作業系統已開始應用。
每週開館70小時。
1990年外借書刊418,900餘冊次。
可提供國際聯機檢索服務。
校內有5個學院、23個系、16個研究所。
圖書館為校內4,050名教職工、6,123名大學本科學生、1,042名研究生服務。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