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覽〕】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太平御覽〕1,000卷,目錄15卷。
(宋)李昉(925-996)等奉敕撰。
明隆慶間(1567-1572)閩人饒氏等銅活字本明萬曆元年(1573)倪炳刊本明藍格鈔本明烏絲闌鈔本,有379卷明水東書屋烏絲闌鈔本,存90卷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日本影宋鈔本清吳縣黃氏士禮居傳鈔道藏本,存3卷清嘉慶12年(1807)至17年鮑氏仿宋刊本清嘉慶17年鮑氏仿宋刊本清嘉慶22年歙縣鮑崇城刊本清光緒18年(1892)學海堂仿宋校刊本民國2年(1913)涵芬樓影印本,存246卷民國24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本,通稱四部叢刊三編本,據日本宮內省圖書寮及東福寺藏宋蜀刊殘存本945卷,和靜嘉堂文庫殘存宋刊本29卷,所缺20卷和以上各卷中缺葉,則用日本安政2年(1855)喜多村直寬的聚珍本補足。
是目前通行且較佳的版本。
(民國64年臺灣商務印書館印行臺3版)民國48年臺北新興書局據四部叢刊本影印民國66年臺北大化書局以宋蜀本為主,再補以日本現藏的幾種宋本,影印出版。
卷前附有各冊的詳細目錄。
民國72年至75年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此書編纂始於宋太平興國2年(977)。
成於8年。
初名〔太平編類〕,因宋太宗為誇示自己好學,每日要閱覽此書,故改名〔太平御覽〕,亦省稱〔御覽〕。
與〔太平廣記〕、〔文苑英華〕、〔冊府元龜〕合稱宋四大書。
全書以北齊〔修文殿御覽〕、唐〔藝文類聚〕、〔文思博要〕3類書為主要材料,也有直接從其他古籍輯錄的,共分為55部;
蓋取「天地之數五十五」,以示包羅萬象,總括群書之意。
每部下分若干類,計4,558類。
每類下引經史百家之言,依時代排列;
著錄方法是:先列書名,次錄原文,而不加己見。
該書所錄資料雖多轉引類書,但蒐羅浩博,且所引古書,十之七、八都已亡佚,其中漢人傳記百餘種、舊地方志200餘種等,因此得以保存,為後代學術研究提供珍貴的參考資料,輯佚古書者譽之為「類書之冠」,實不為過。
另此書引書通常是整篇整段的文字,加上分類細密,卷前又有15卷目錄,可依所查事物的性質進行翻檢,尚稱方便,因此在類書中價值頗高。
該書有兩種索引可幫助檢索:(1)〔太平御覽索引〕,錢亞新編,民國23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依各細目的四角號碼排列,注明卷頁數;
(2)〔太平御覽引得〕,洪業等編,民國24年北平哈佛燕京學社出版,55年成文出版社影印,包括篇目引得與引書引得2部分;
各條目係按中國字庋擷法排列,另附筆畫及西文
拼音:檢字法。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