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06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文獻】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5 14:11: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文獻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文獻一辭最早見於[論語],但是後人的理解及用法則有不同。

 

[論語.八佾篇]說:「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

 

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

 

文獻不足故也。」

 

宋朱熹[論語集註]說:「文,典籍也;

 

獻,賢也。」

 

清劉寶楠[論語正義]更申論說:集註「文謂典冊,獻謂秉禮之賢士大夫。」

 

則文獻二字,是分指典籍與賢才。

 

在朱熹之後,馬端臨作[文獻通考],對文獻的定義予以擴大,其自敘說:「凡敘事,則本之經史而參之以歷代會要,以及百家傳記之書,信而有證者從之,乖異傳疑者不錄,所謂文也;

 

凡論事,則先取當時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諸儒之評論,以至名流之燕談,稗官之記錄,凡一話一言,可以訂典故之得失,證史傳之是非者,則采而錄之,所謂獻也。」

 

謂文獻分指各種典籍、史乘及賢人的見聞和議論,與朱說似無太大差異;

 

但若查核[文獻通考]的內容,則包括:田賦考、錢幣考、戶口考、職役考、征榷考、市糴考、士貢考、國用考、選舉考、學校考、職官考、郊社考、宗廟考、王禮考、樂考、兵考、刑考、經籍考、帝系考、封建考、象緯考、物異考、輿地考、四裔考等,顯然在馬氏的觀念中,文獻還包括歷代的禮儀、制度等方面;

 

而由於[文獻通考]一書的影響,歷來學者大都採取類似看法。

 

近代以來,由於出版事業的發達,各種儀節、制度、議論、掌故等,多已見諸文字圖表,成為書籍;

 

而載有圖、文的文物資料也大量出土,再加上科技的發展,遂產生了各種聲像和機讀文獻,使得資料呈現的方式與種類,與古代大不相同。

 

故自今日而言,文獻應泛指一切資料的載體;

 

換言之,凡藉語文或圖像形式,經過雕刻、陶鑄、繪寫、印刷、拍攝、錄儲,以保存或流傳的各類書籍、圖錄、報刊、文件、檔案,以及各種音影碟帶等,通稱文獻。

 

若據形式及性質來分,文獻可分為文物資料(如陶文、甲骨文、金文、石刻、簡書、泉布、封泥、璽印文、磚文、鏡銘等)、圖書資料(如書籍、手稿、圖繪、拓片、報刊、檔案、信札、日記等)與聲像及機讀資料(如錄音帶、錄影帶、微卷、微片、幻燈片及電腦磁片、光碟等)3大類。

 

其中第2類習稱為圖書文獻,一般所謂的文獻,大都指此而言;

 

如果專指與傳統文、史哲學有關的部分,可稱為古典文獻;

 

如果強調與中國有關的部分,則統稱為中國文獻。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5 22:54 , Processed in 0.28125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