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處理】 WordProcessing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以電腦技術進行文章的撰寫、編輯、儲存和列印。
典型的文字處理系統包含鍵盤、顯示器、具有中央處理單元(CPU)的電腦,以及儲存和列印的硬體。
使用最廣泛的文字處理機是由配備著文書處理軟體的個人電腦系統所組成。
專用的文字處理機是專門為文書處理而設計的系統。
文字處理的主要價值在於使用者能迅速而有效的修改文章內容,不再需要繁重的人工編輯和將打字原稿黏貼在一起,也不必重新打字,使用者可以簡單地用列表機把修改後的文章列印出來。
每次修改的結果,立即可以在螢幕上顯示出來,可以做為進一步修改的基礎。
文字處理系統的原型機器於1936年研製而成,包括一臺自動打字機、能儲存和複印的簡單信件以及冗長文件的某些段落。
1964年國際商業機械公司(IBM)研製成功高速率的磁帶電動打字機,裝有磁帶儲存和檢索裝置。
1970年代末期,電視顯示器、中央處理單元、磁碟、鍵盤和高速列表機的普及化,奠定了現代文字處理的基礎。
1980年代早期,文字處理逐漸與其他資訊處理作業結合,例如遠程資料庫的存取、發送訊息和電腦排版等。
現在,雷射印表機的改進,提升了繪圖品質,更刺激了使用者對自動出版感到興趣。
在微電腦中執行的文字處理程式,其容量和價格差異很大。
大部分程式有用於不同電腦的版本,也有些只能在專用的電腦上使用。
基本特色有下列數種:(1)大部分軟體是屬選項式(MenuDriven),使用者可以從選單上選擇所需的功能,不必熟記指令;
(2)不僅有垂直捲頁,而且還有水平捲頁,超過80個字元的行列能同時顯示。
使用者不必按返回鍵,就能一列一別的連續打下去,因為有捲字的功能,將不適合列在末尾的一個字,整個移到下一列;
(3)游標(Cursor)的移動非常靈活;
(4)能以插入(Insert)、替換(Replace)方式重新編輯;
(5)可簡便地定義和操作字段的消除、修改切截等;
(6)允許對整個文件作自動的或選擇性的搜尋和替換;
(7)列印功能包括畫底線、印粗體字、印頁碼、字體可放大、縮小;
(8)可以分割畫面形成視窗,使兩個或多個文件能同時編輯;
(9)有巨集指令。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