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站】 Workstation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工作站是把硬體組合在一起以形成人機工程控制單元的一種硬體配置,使人可以與電腦交互通信。
其演進可以分成3個階段:(1)愚笨型:是一個圖形產生器,但無法由本身製作圖形,必須透過大型主機進行處理,然後由它顯示出來:(2)聰明型:不需要經過描述上的轉換將訊息交由主機,直接就在工作站上完成,如3D或2D的旋轉或放大縮小,直接就在工作站上計算,然後顯示出來,反應時間很短;
(3)智慧型:將繪圖終端機提升到更高一層次,除了本身能處理繪圖、影像計算之外,還新添了不少功能。
基本配置為:(1)處理裝置:通常使用標準的微處理器作為處理裝置;
(2)顯示裝置:高分辨圖形顯示器和文字顯示器。
用以處理彩色繪圖和數據;
(3)輸入裝置:圖形和文字輸入設備位元,如多功能鍵盤、滑鼠、數字化儀等;
(4)儲存容量:內存量在幾兆以上,外存通常都要配硬碟;
(5)網路連線能力:支持對大型資料庫和資源的共享,以及互通信息等;
(6)操作系統;
(7)同時顯示和處理多種不同信息的視窗管理系統。
隨著記憶體價格的滑落及功能的增強,今日的工作站除了有高解析度的顯像器、記憶體容量的增加之外,網路的傳輸速率也高達10M到12M位元,一般中央處理單元具有虛擬記憶體管理的功能,且提供UNIX版本的作業系統,更結合了視窗管理系統。
為了使程式具有同時處理的能力,有些系統更加裝了高效率的浮點運算加速器(Floating-PointAccelerator)。
而為使各電腦工作站的產品差異性降低,同時在更換不同供應商的電腦工作站時,其花費降低,乃開發了標準化的作業系統及人機介面。
目前工作站的產品可謂百家爭鳴,每有新機種的宣布,則強調其優異的價格功能比。
使用者不但強調此點,也要求應用程式的多寡、升級性、擴充性及廠商的可信度如何、服務、支援、以及是否採用標準等,做為購買的依循準則。
也就是工作站的市場已開始顯現傳統超級迷你電腦市場的特性,擴大範圍進入商用領域,有許多財務及辦公室自動化的應用程式。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