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證】 Verification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驗證是試驗命題(proposition)是否為真的活動。
在驗證中,最關鍵的問題是「判斷命題為真的標準為何?」
在真理符應論(correspondencetheoryoftruth)的理論架構中,命題的真偽繫諸於命題是否與事物或活動的實狀相符;
但在真理一貫論(coherencetheoryoftruth)及真理實用論(pragmatictheoryoftruth)中,判斷命題真偽的標準則不同。
故在真理的規準不同的情況下,驗證活動的實際程序會有很大的差異。
與驗證相近的概念是反證(falsification)和確認(confirmation)。
嚴格的說,驗證是證實命題為真的活動,而反證是證實命題為偽的活動;
確認是就已下真偽判斷的命題再一次進行觀察的活動。
透過驗證活動,某些本來為真的命題可能斷定為偽。
故某些命題可能同時為偽並具有可驗證性(verifiability)。
驗證原則(verificationprinciple)是邏輯實徵論中的重要概念,又稱為可驗證性原則。
邏輯實徵論主張:只有兩種命題具有認知意義,一是分析命題(如物體是占有空間的東西),另一是可由經驗加以驗證的命題。
根據這個主張,以「是否可由經驗來驗證」當做標準來判斷命題是否具有認知意義,稱為驗證原則。
邏輯實徵論以這個原則為出發點,主張形上學和神學的命題都無法考驗,因此沒有認知意義,也不能認定為知識,只有透過經驗科學,真正的知識才得以形成。
許多哲學家反對這種主張,他們指出,驗證原則的本身既不是分析命題,又不能以經驗加以考驗,故這個主張犯了自相矛盾的毛病。
科學哲學家波帕(K.R.Popper,1902~1994)認為驗證的概念不如反證的概念,因為有許多科學命題永遠不能證實為真,但卻可以經過反證的程序來確定其是否可接受;
並反對邏輯實徵論的「驗證原則」,認為這原則可用來判斷命題是否為科學命題,但不能判斷命題是否具有認知意義。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