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56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蘇湖教法】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5 02:24: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蘇湖教法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蘇湖教法是北宋理學家胡瑗(安定)所首倡。

 

胡瑗治學刻苦鑽研,早年以經學教授吳中;

 

後范仲淹聘其為蘇州郡學教授,旋任湖州學教授,凡二十餘年。

 

胡瑗在蘇、湖兩地教學,特重經義及時務;

 

於學中設經義、治事二齋。

 

經義擇其心性疏通、有器局可任大事者,使之講明六經;

 

治事則一人各治一事,又兼攝一事,如治民以安其生,講武以御其寇,堰水以利田,曆算以明數。

 

又使以類群居講習,瑗亦時時召之,使論其所學,為定其理;

 

或自出一義,令人人以對,而加以可否;

 

或即當時政事,俾學者討論折衷。

 

大抵經義重通才,重學理;

 

治事重專業,重實習。

 

胡氏教學方法重在各就學生性之所近以成就之,著重學者自行研修,並輔以師友切磋,相互討論。

 

宋神宗曾問胡氏的學生劉彝,瑗與王安石孰優?

 

劉彝說:「臣師胡瑗,以道德仁義教東南諸生時,王安石方在場屋中,修進士業。

 

臣聞聖人之道召體、有用、有文。

 

君臣、父子、仁義、禮樂,歷世不可變者,其體也;

 

詩、書、史、傳、子、集,垂法後世者,其文也;

 

舉而措之天下,能潤澤斯民,歸於皇極者,其用也。

 

國家累朝取士,不以體用為本,而尚聲律浮華之詞,是以風俗偷薄。

 

臣師當寶元明道之間,尤病其失,遂以明體達用之學授諸生,夙夜勤瘁,二十餘年,專意學校,始於蘇、湖,終於太學,出其門者,無慮數千餘人。

 

故今學者,明夫聖人體用,以為政教之本,皆臣師之功,非安石比也。」

 

劉彝所言,說明了胡瑗的教育宗旨,在於以明體達用之學教授諸生;

 

其經義齋是要人明體,而治事齋是要人達用,二者相輔相成。

 

〔文獻通考〕評蘇湖教法有謂:「是時方尚辭賦,獨湖學以經義及時務為學,……故天下謂湖學多秀彥。

 

其出而筮仕,往往取高第;

 

及為政,多適於用世,若老於吏事者。」

 

〔宋史‧胡瑗傳〕載:「瑗教人有法,科條纖細備具,以身先之,……嚴師弟子之禮,視諸生為其子弟,諸生亦信愛如其父兄。」

 

又〔宋元學案‧安定學案〕附錄載:「先生在學時,每公私試罷,掌儀率諸生會於肯善堂,合雅樂詩歌,至夜乃散。

 

諸齋亦自歌詩奏樂,琴瑟之聲徹於外。」

 

於蘇湖教法諸多推許。

 

慶曆中,天子詔下蘇湖,取其法,著為令於太學;

 

召瑗為諸王宮教授,辭疾不行。

 

另邵氏〔聞見錄〕尚載:「胡先生瑗判國子監,其教育諸生,皆有法。

 

……先生每語諸生,食飽未可據案,或久坐,皆於氣血有傷,當習射投壺游習焉。」

 

〔學海類編〕亦載:「胡先生翼之(胡瑗),嘗謂滕公曰:『學者只守一鄉,則滯於一曲,隘吝鄙陋。

 

必游四方,盡見人情物態,南北風俗,山川氣象,以廣其聞見,則為有益於學者矣。

 

』」〔宋元學案〕又載:「徐積初見先生,頭容少偏,先生厲聲云:『頭宜直。

 

』積猛然自省,不特頭容要直,心亦要直,自是不敢有邪心。」

 

均可見胡氏教人有法,而受教者得益亦多。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5 08:40 , Processed in 0.20312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