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53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類比】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5 02:13:5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類比

 

Analogy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類比的意義概括的說是相合或相似,或有部分相同或相等,或二物明顯的相同,可以相比。

 

亞里斯多德(Aristotle,384~322B.C.)認為類比指比率的品質,如甲之於乙猶乙之於丙。

 

但在這種類比中不一定限於數量之比,在類比的名辭間必然有相連之處。

 

類比的先決條件有二:一是相比的事項之間有同也有異,如果兩者之間完全相同,則用類比無法提供新知識,但如兩者之間完全不同,則無從比較;

 

二是在類比中,在兩相比較的事物間,對說明其他的事物可有較多的了解,如「教育工作就好像園藝工作」這樣的類比中,就認定了兩者之間有相同和相異之處。

 

類比在文學、科學、邏輯乃至神學中都經常應用。

 

文學中,用類比在使說明事項的性質能為讀者深刻的了解,擴大想像空間。

 

科學中,類比的使用在提供研究及努力的方向;

 

因為用一事物來說明另一有相同點之事物時,科學家可視兩項事物之間的相同處為推論的起點,用來了解那不為人所熟知的事物。

 

邏輯中,類比用在說明關係的相似性。

 

但常指外在的相似,如兩個或多個事物的共同之處。

 

在西方的神學中,常用類比來說明上帝所具有的性質。

 

有些西方神學家認為,上帝是一不能概念化及不能表達的對象,如此會導致「我們完全無法了解上帝」的結論。

 

為了解決這種困境,有些神學家認為利用類比可以解決。

 

如「上帝是愛」(Godislove)、「上帝是善的」(Godisgood)。

 

「愛」與「善」均是人類在社會活動中可以了解的概念,敬用這兩個概念的比喻可以幫助了解上帝。

 

但神學家也指出,上帝的愛或上帝的善與人類的愛和善有根本的差異,不可受類比的誤導。

 

在教育哲學中,教育哲學家也常用類比來說明教育活動的基本性質,如「教育即生長」(Educationasgrowth)、「教育即導引」(Educationasinitiation)或「教育即社會發明」(Educationassocialinvention),這些類比的說明固然可使我們能較清楚的認識教育活動,但也常誤使許多人認為教育即是生長、導引或社會發明。

 

有關類比推理的研究,在教育心理學上的意義是:認知重要成分的訓練能否有助於學習?

 

例如卡羅(J.B.Carroll,1976,1981)認為智力的十種重要成分(亦呈基本的認知成分)是:監控能力、注意力、理解力、知覺統整能力、編碼能力、比較能力、形成表徵能力、知識檢索能力、遷移、反應執行等等。

 

司騰柏格(R.J.Sternberg,1987)也認為智力是多重的,可隨不同的領域而有不同的發展。

 

學者的研究結果是肯定的,不過要先分析這個學科需要那些認知的重要成分,例如數學的文字題、一般的問題解決、文章寫作或閱讀理解……等,要與特定的學科領域相配合,其學習遷移才有效果。

 

其中類比推理能力在許多的學科都是重要的認知成分,故引發許多學者的注意與相關研究。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6 02:32 , Processed in 0.51560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