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素的教育計畫】 Russell'sEducationalPlanning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羅素(BertrandA.W.Russell,1872~1970)的教育計畫係其在[教育及美好生活](EducationandtheGoodLife)一書中,所提出之他對教育理想、品格教育和智力教育的看法。
茲就其在智力教育中所畫分的教育階段,簡介如下:1.十四歲以前的課程:十四歲以前所學是基本的知識,也就是每個人都應知道的。
但在學習這些基本知識時,還應試探性向,以決定下一步深造的方向。
在這個階段的學習,羅素多次提到用蒙特梭利(MariaMontessori)的教學法。
在教學法上,羅素很重視實做的教學,利用圖片、視聽器材及室外教學等,提供多方面的經驗。
可是他卻主張要背誦文學作品,其理由並不是要訓練記憶,而是要熟悉語言表達和思考的習慣。
關於數學和科學,羅素認為只要教法得當,每一個學生都應能了解幾何,這種信念,大概與他本人是數學家有關。
2.十四歲以後的教育:羅素反對十四歲以前實施職業教育。
他只說凡十四歲以後仍未決定任何專業課程者,應繼續普通教育,而且每個學生至少要念到十八歲。
正式的職業教育應在十八歲以後。
他將課程分三類:古典文學、數學和科學、現代人文科學。
對於實用科目,羅素認為每個學生都應該學習,這些科目包括與性教育有關的生理學、衛生學、解剖學及憲政運作有關的科目,但這些政治科目不能流於宣傳。
對新、舊教育的看法,羅素仍主張舊教育嚴格的要求學生是對的,只是在懲罰方式上要改進,不要扼殺了學生的積極性和求知的欲望。
3.學區學校和寄宿學校:羅素認為這兩種學校各有利弊。
寄宿學校的優點在於學校設備完善,且長年居住鄉下有益於健康,且可節省上下學的時間;
但寄宿學校等於是一個封閉的社會,無法了解社會真相,且女孩子變得不懂家務,而子女和父母間的感情也可能因不常相聚,而變得冷淡;
子女少了家庭的溫暖,在個性上也會有不良影響,這些是寄宿學校的缺點,也是學區學校的優點。
4.大學:羅素認為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念大學,他認為大學的兩個主要目標是,為某些職業培育人才及從事基礎研究。
進大學應該是那些有才能的人之特權,至於那些有才能而沒有錢的人,則應給予公費來栽培。
羅素也特別強調教授的研究,不應只是忙於教學,而且應該像美國所實施的休假年,每七年一次;
對這些空閒時間,一定要教授做研究。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