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暑】
中暑一般是夏季出現的疾病,因外界高熱,人體內臟陰氣虛脫,而造成中暑。
凡遇中暑患者,應迅速將病人扶(或抬)至陰涼通風處,仰臥休息,解開衣扣、腰帶,擦乾汗水,用風扇驅熱,並喝一些淡鹽水或冷飲。
如果中暑嚴重者,出現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等症狀者,可採用針刺放血療法。
【治療】
中衝、委中、十宣、三棱針放血。
大椎、命門、委中,火罐拔吸2分鐘。
脊柱兩側,梅花針彈刺出血。
【附方】
1、人中、十宣、十二井,三棱針點刺出微血。
八髎、曲池、承山,火罐拔吸5分鐘。
崑崙、湧泉,梅花針彈刺出血。
2、梅花針彈刺脊柱兩側,重點刺胸背、腰背部、肘窩;人中點刺,指尖放血,手法中度或較重刺激。
【土方】
用瓷湯匙或破瓷碗邊(必須光滑圓鈍)蘸水或油刮病人的前胸、背部正中,雙側腋窩、肘窩,直至皮下出現紫紅色斑點為止。
【古方】
1、用瓦針(三棱針)刺十個手尖的部分十宣穴或手彎筋(曲澤穴)、足彎筋(委中穴)。
針刺前,必須在每一穴的上部,把血拍打到穴位上,使之充血後再行針刺出血。
2、用三棱針在少商刺血,如果手指冷,應先使充血後再刺。
3、將患者口撐開,看患者舌下處有紫筋三股,並用男左女右方法,刺出紫血一點,患者立即蘇醒,但切不可針刺中間一根筋。
【病例】
袁,男,53歲,四川省峨眉縣城郊公社農民,1982年8月15日初診。
醫者因旅遊路過,見一人昏倒在地,即診治。
症狀:初起目眩,心痛心悸,噁心嘔吐,全身乏力,皮膚潮紅,發熱口乾,舌質紅絳,脈象洪大,繼則昏倒,神志不清。
診斷:中暑。
治則:瀉熱,開竅,醒神。
治法:用三棱針點刺十宣出血,血為鮮紅色,用梅花針彈刺人中、內關、足三里,火罐拔吸大椎、命門10分鐘,罐內熱氣湧盛;半小時後,患者復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