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663|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夏商周斷代工程質疑】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5-14 22:11:2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夏商周斷代工程質疑

 

2001年初,我即仔細研讀過《夏商周斷代工程1996-2000年階段成果報告》,當時即發現該書多處結論過于武斷,而對于有爭議之處,卻不加論述,給讀者感覺就是爲了拼湊1046年!然因當時公務繁忙,未加以評論。

 

今再讀該文,覺得有必要一駁以正視聽!一、厲王在位年數。

 

《史記?周本紀》未明言周厲王在位37年,後人根據前後文意統計爲37年。

 

這個37年是周厲王的在位年數嗎?答案是否定的!已有多位學者指出根據《史記?衛世家》、《陳杞世家》得證周厲王在位應在13-25年之間(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己推算),《周本紀》此處的記載已被其他多處記載證僞。

 

所以僅此一條即可推翻斷代工程周代王年的結論!所以銘文記載有25年以上的必非厲王器也!二、關于周成王、周康王在位年數。

 

目前所見所有史書(包括《今本竹書紀年》)對周成王(含周公攝政共37年)、周康王(26年)在位年數上表現出了驚人的一致性。

 

而斷代工程爲了迎合所謂“曆譜”,硬是隨意篡改二王年數,定成王22年、康王25年。

 

《史記?周本紀》有一句話:“成康之際,天下安甯,刑措四十余年不用”。

 

依斷代工程,成王、康王總計47年,扣除周公攝政7年征戰四方,用了刑措,最多40年刑措未用,哪來的“四十余年”?三、關于周穆王在位年數。

 

縱觀《史記?周本紀》于共和前十一代周王都沒有明確記載在位年數,唯獨對于周穆王,卻記“穆王立55年崩“,而且“穆王即位,春秋已五十矣”。

 

不但有了歲數,而且還有了在位年數。

 

其實只要我們不迷信《史記》,稍微動動腦子,就知道《史記》此處記載必定有誤!在科技、醫療相當發達的今天,能活過百歲的人能有幾個?更何況3000年前的西周?斷代工程定周穆王在位55年,和周厲王的年數一樣,都是太迷信《周本紀》了。

 

這裏我們簡單推算一下:成王即位時到底多大,從“在襁褓之中”到十三歲都有,但頂多20歲。

 

依斷代工程在位22年,死時最大42歲,則其子康王最多24歲,依斷代工程在位25年,死時最大49歲,則其子昭王最多31歲,依斷代工程在位19年,死時最大50歲。

 

昭王死,其子“穆王即位,春秋已五十矣”,父與子豈不同齡(而且上述推算是按各王18歲生子、成王即位20歲這一最大限度爲前提的)? 另外到目前爲止,我們沒有發現銘文記年37年以上的銅器,如果穆王在位55年,剩下的18年難道竟沒有留下一件銅器?所以《史記》載穆王在位55年必謬。

 

四、關于曆譜。

 

西周的真實曆法是否能複原?現在可以肯定地說不能完全准確的複原!《報告》承認“對西周曆法的若幹細節目前尚有未能掌握之處”。

 

主要有三條:一是西周曆法歲首是建子還是建醜?二是如何置閏?三是當時所用曆法是否連續准確?前兩條已有多家評論甚至懷疑,後一條質疑的不多。

 

西周的曆法還屬于觀天授時的階段,在西周近300年的時間裏,我們怎麽能夠肯定當時銘文所記的一切曆日都是連續准確的?如果不能,那麽即使今天編制的曆譜是准確的,那也不能把3000年前的銅器銘文曆日與今天的准確曆譜對號入座。

 

另外,《報告》爲了迎合自己制定的曆譜,西周十王皆即位次年改元,獨獨共王和共和是即位當年改元,實在是工程的一大敗筆。

 

五、關于銅器銘文。

 

近代研究金文者,多喜歡對銅器斷代,根據排定曆譜和金文推出王年,結果是五花八門。

 

那麽出土的青銅器是否可以准確斷代?應當說大多數不能准確斷代!我們知道銅器斷代主要依據出土情況、型制、紋飾、內容等。

 

其中內容應是決定性因素,如果銘文記載“穆王五又五年六月初吉戊寅,王在周”,那可以斷定穆王在位55年以上。

 

但遺憾的是,西周沒有一件銅器這樣記載。

 

那是否可以根據型制、紋飾斷代呢?答案不言而喻!即使今天我們也可以鑄成和晉侯蘇鍾一樣型制、紋飾但內容不同的編鍾。

 

所以根據銅器斷代不應是主要途徑,更何況西周的曆譜我們無法准確複原!六、小結。

 

綜上所述,西周斷代的出發點不應該是曆譜,而應該對古籍記載去僞存真,再輔以天文、考古研究的成果。

 

對于能夠證僞的資料,就不要再迷信,如周厲王、周穆王的年數;對于不能證僞的資料,就不能隨意抛棄,如周成王、周康王的年數以及“自周受命至穆王百年”一語等。

 

也許在未得到更多資料以前,我們無法制定出准確的西周年代,但我們應該能夠給出一份合理的、經得起推敲的周王在位年數。

 

最近我將把我與同仁們的最新研究成果彙報給大家。

 

引用:http://www.hxlsw.com/history/shang/mantan/2010/0319/51540.html

評分

參與人數 1財富 +3000 銀幣 +1 收起 理由
左輔 感謝發文!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8 14:47 , Processed in 0.27439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