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88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地震的前兆異象】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6-2 12:00: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地震的前兆異象

 

一旦發現異常的自然現象,不要輕易作出馬上要發生地震的結論,更不要驚慌失措,而應當弄清異常現象出現的時間、地點和有關情況,保護好現場,向政府或地震部門報告,讓地震部門的專業人員調查核實,弄清事情真相。 

   

岩體在地應力作用下,在應力應變逐漸積累、加強的過程中,會引起震源及附近物質發生物理、化學、生物、和氣象等一系列異常變化。

 

我們稱這些與地震孕育、發生有關聯的異常變化現象為地震前兆(也稱地震異常)。

 

它包括地震微觀異常和地震宏觀異常兩大類。
 

 

(一)地震的宏觀異常

人的感官能直接覺察到的地震異常現象稱為地震的宏觀異常。

 

地震宏觀異常的表現形式多樣且複雜,異常的種類多達幾百種,異常的現象多達幾千種,大體可分為:

 

地下水異常、生物異常、地聲異常、地光異常、電磁異常、氣象異常等。

 

1、地下水異常

地下水包括井水、泉水等。

 

主要異常有發渾、冒泡、翻花、升溫、變色、變味、水位突升降、井孔變形、泉源突然枯竭或湧出等。

 

人們總結了震前井水變化的諺語:

 

井水是個寶,地震有前兆。

無雨泉水渾,天乾井水冒。

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氣泡。

有的變顏色,有的變味道。

 

2、生物異常

許多動物的某些器官感覺特別靈敏,它能比人類提前知道一些災害事件的發生,例如海洋中水母能預報風暴,老鼠能事先躲避礦井崩塌或有害氣體等 等。

 

至於在視覺、聽覺、觸覺、振動覺,平衡覺器官中,哪些起了主要作用,哪些又起了輔助判斷作用,對不同的動物可能有所不同。

 

伴隨地震而產生的物理、化學 變化(振動、電、磁、氣象、水氡含量異常等),往往能使一些動物的某種感覺器官受到刺激而發生異常反應。

 

如一個地區的重力發生變異,某些動物可能能過它的平衡器官感覺到;

 

一種振動異常,某些動物的聽覺器官也許能夠察覺出來。

 

地震前地下岩層早已在逐日緩慢活動,呈現出蠕動狀態,而斷層面之間又具有強大的磨擦力,於是有人認為在磨擦的斷層面上會產生一種每秒鐘僅幾次至十多次、低於人的聽覺所能感覺到的低頻聲波。

 

人要在每秒20次以上的聲波才能感覺到,而動物則不然。

 

那些感覺十分靈敏的動物,在感觸到這種聲波時,便會驚恐萬狀,以致出現冬蛇出洞、魚躍水面、豬牛跳圈、狗哭狼吼、深海魚類(地震魚)浮至海面等異常現象。

 

動物異常的種類很多,有大牲畜、家禽、穴居動物、冬眠動物、魚類等等。

 

動物反常的情形,人們也有幾句順口溜總結得好:

震前動物有預兆,群測群防很重要。

牛羊騾馬不進廄,豬不吃食狗亂咬。

鴨不下水岸上鬧,雞飛上樹高聲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鼠叼著小鼠跑。

兔子豎耳蹦又撞,魚躍水面惶惶跳。

蜜蜂群遷鬧轟轟,鴿子驚飛不回巢。

家家戶戶都觀察,發現異常快報告。

除此之外,有些植物在震前也有異常反應,如不適季節的發芽、開花、結果或大面積枯萎與異常繁茂

等。

 

3、氣象異常

人們常形容地震預報科技人員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間管空氣",這的確有道理。

 

地震之前,氣象也常常出現反常。

 

主要有震前悶熱,人焦灼煩躁,久旱不雨或霪雨綿綿,黃霧四塞,日光晦暗,怪風狂起,六月冰雹等等。

 

4、地聲異常(地鳴)

指地震前來自地下的聲音。

 

其聲有如炮響雷鳴,也有如重車行駛、大風鼓蕩等多種多樣。

 

當地震發生時,有縱波從震源輻射,沿地面傳播,使空氣振動發聲,由於縱波速度較大但勢弱,人們只聞其聲,而不覺地動,需橫波到後才有動的感覺。

 

所以,震中區往往有"每震之先,地內聲響,似地氣鼓蕩,如鼎內沸水膨漲"的記載。如果在震中區,3級地震往往可聽到地聲。

 

地聲是地下岩石的結構、構造及其所含的液體、氣體運動變化的結果,有相當大部分地聲是臨震徵兆。

 

掌握地聲知識就有可能對地震起到較好的預報預防效果。

 

5、地光異常

指地震前來自地下的光亮,其顏色多種多樣,可見到日常生活中罕見的混合色,如銀藍色、白紫色等,但以紅色與白色為主;

 

其形態也各異,有帶狀、球狀、柱狀、瀰漫狀等。

 

一般地光出現的範圍較大,多在震前幾小時到幾分鐘內出現,持續幾秒鐘。

 

中國海城、龍陵、唐山、松潘等地震時及地震前後都出現了豐富多彩的發光現象。地光多伴隨地震、山崩、滑坡、塌陷或噴沙冒水、噴氣等自然現象同時出現,常沿斷裂帶或一個區域作有規律的遷移,且與其他宏觀微觀異常同步,其成因總是與地殼運動密切相關。且受地質條件及地表和大氣狀態控制,能對人或動、植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目前所掌握的地光異常報告,都在震前幾秒鐘至1分鐘左右。

 

如海城地震,瀾滄、耿馬地震等都搜集到了類似的報告。而(台灣九二一大地震發生前之夜空異常光亮)

 

6、地氣異常

指地震前來自地下的霧氣,又稱地氣霧或地霧。

 

這種霧氣,具有白、黑、黃等多種顏色,有時無色,常在震前幾天至幾分鐘內出現,常伴隨怪味,有時伴有聲響或帶有高溫。

 

7、地動異常(密集微地震)

指地震前地面出現的晃動。地震時地面劇烈振動,是眾所周知的現象。

 

但地震尚未發生之前,有時感到地面也晃動,這種晃動與地震時不同,擺動得十分緩慢,地震儀常記

錄不到,但很多人可以感覺得到。

 

最為顯著的地動異常出現於1975年2月4日 海城7.3級地震之前,從1974年12月下旬到1975年1月末,在丹東、寬甸、鳳城、瀋陽、岫巖等地出現過17次密集地動。

 

8、地鼓異常
   

指地震前地面上出現鼓包。

 

1973年2月6日 四川爐霍7.9級地震前約半年,甘孜縣拖壩區一草坪上出現一地鼓,形狀如倒扣的鐵鍋,高20厘米 左右,四周斷續出現裂縫,鼓起幾天後消失,反覆多次,直到發生地震。
與地鼓類似的異常還有地裂縫、地陷等。

 

9、電磁異常

指地震前家用電器如收音機、電視機、日光燈、電話等出現的異常。

 

最為常見的電磁異常是收音機失靈,在北方地區日光燈在震前自明也較為常見。

 

1976年7月28日 唐山7.8級地震前幾天,唐山及其鄰區很多收音機失靈,聲音忽大忽小,時有時無,調頻不准,有時連續出現噪音。

 

同樣是唐山地震前,市內有人見到關閉的螢光燈夜間先發紅後亮起來,北京有人睡前關閉了日光燈,但燈仍亮著不息。

 

電磁異常還包括一些電機設備工作不正常,如微波站異常、無線電廠受干擾、電子鬧鐘失靈等。

 

10、空中雲彩異常(地震雲)
   

是指地震即將發生前時數小時至數日,震區上空出現的不同顏色的地震雲,如白色、灰色、橙色、橘紅色等帶狀雲or放射狀雲。

 

其分佈方向同震中垂直,一般地震雲出現的時間以早上和傍晚居多,地震雲持續的時間越長,則對應的震央就越近,地震雲的長度越長,則距離發生地震的時間就越近,地震雲的顏色看上去越令人恐怖,則所對應的地震強度就越強。
   

早在17世紀中國古籍中就有「晝中或日落之後,天際晴朗,而有細雲如一線,甚長,震兆也」的記載,1935年我國寧夏的隆德縣《重修隆德縣誌》中記載有「天晴日暖,碧空清淨,忽見黑雲如縷,婉如長蛇,橫臥天際,久而不散,勢必為地震」。
 

   

地震宏觀異常在地震預報尤其是短臨預報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975年遼寧海城7.3級地震和1976年松潘、平武7.2級地震前,地震工作者和廣大群眾曾觀察到大量的宏觀異常現象,為這兩次地震的成功預報提供了重要資料。
 

   

應當注意,上面所列舉的多種宏觀現象可能由其他多種原因所造成,不一定都是地震的預兆。

 

例如:井水和泉水的漲落可能和降雨的多少有關,也可能受附近抽水、排水和施工的影響;

 

井水的變色變味可能因污染引起;

 

動物的異常表現可能與天氣變化、疾病、發情、外界剌激等有關;

 

 

 

還要注意不要把電焊弧光、閃電等誤認為地光,不要把雷聲誤認為地鳴聲,不要把燃放煙花爆竹和信號彈當成地下冒火球。
 

 

(二)地震的微觀異常

人的感官無法覺察,只有用專門的儀器才能測量到的地震異常稱為地震的微觀異常,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1.地震活動頻率異常


大小地震之間有一定的關係。

 

大地震雖然不多,中小地震卻不少,研究中小地震活動的特點。

 

有可能幫助人們預測未來大震的發生。

 

(突然數天內的異常寧靜or密集地震or群震持續數週累積更大能量)

 

2.地形變異常

大地震發生前,震中附近地區的地殼可能發生微小的形變,某些斷層兩側的岩層可能出現微小的位移,借助於精密的儀器,可以測出這種十分微弱的變化,分析這些資料,可以幫助人們預測未來大震的發生。

 

3.地球物理變化

在地震孕育過程中,震源區及其周圍岩石的物理性質可能出現一些變化,利用精密儀器測定不同地區重力、地電、地磁、電離層濃度的變化和紅外線輻射異常,也可以幫助人們預測地震。
   

電離層是距地表50至2,000公里 上空的區域,其中的大氣分子因受到太陽光X射線、紫外線、超紫外線照射,會分解成帶負電的自由電子,以及帶正電離子的電漿狀態。

 

科學家對地震造成電離層濃度減少的可能原因有很多假設,其中之一是認為在主震發生前,地殼板塊相互擠壓,「應力」(單位面積所承受的力)變化會導致岩石類似半導體、並像電池般產生電流、釋出正電荷(電洞)。

 

這些正電洞會浮流至地表,產生垂直向上的電場,進而影響電離層中的電漿濃度。另一種假設是當岩石破裂擠壓會伴生電流,而引發強大的電場、磁場和電磁波;

 

當這些電磁波輻射進電離層後,會使得電離層中的電漿溫度急速升高、膨脹而導致電漿粒子減少、濃度降低。

 

但目前即使排除了太陽磁爆、劇烈雷雨或颱風等因素,仍有大半的電離層濃度驟減是不明原因。

 

4.空中大氣變化
   

地殼深處的氣體以二氧化碳、甲烷、氡氣及氦氣為主,與地表上方的空氣成份(氧、氮為主)截然不同。

 

若地底下有深埋的斷層或破裂帶,就會形成一條通道,使這些地殼深處的氣體,地震前因地殼應力已在蓄積改變,有機會沿著斷層向上逸出至地表來。

 

在活動斷層附近,以化學探勘方式監測地殼及地表氣體的變化,也可以一窺地震活動的奧秘。

 

5.地下流體的變化

地下水(井水、泉水、地下岩層中所含的水)、石油和天然氣、地下岩層中還可能產生和貯存一些其它氣體,都是地下流體。

 

用儀器測定地下流體的化學成份和某些物理量,研究它們的變化,可以幫助人們預測地震。

 

(例如台灣屏東萬丹泥火山的噴發、嘉義的濁水潭猛冒泡)   

 

地震主要是因板塊運動擠壓或拉張某些斷層所造成,斷層一旦錯動、甚至斷裂,它的周圍一定區域的應力都會改變,連帶改變當地水壓而牽動地下水位,這就是所謂的「同震地下水位變化」。

 

而這種變化有時牽連甚廣,像距四川有數千公里之遙的台灣,在川震過後,部分觀測水井也出現了地下水位的同步波動。

 

除了地震發生當下,科學家也認為,地震發生前在斷層周邊的地帶,也可能因為應力迅速累積,導致地下水位隨之變動。

 

而泉水枯竭也是地震之前比較容易發生的情況。

 

但包括降雨、海潮、抽地下水、甚至工程施工,都有可能影響地下水位。

 

6.地震前動物會先感受到
   

許多動物的某些器官感覺特別靈敏,它能比人類提前知道一些災害事件的發生,例如海洋中水母能預報風暴,老鼠能事先躲避礦井崩塌或有害氣體等等。

 

至於在視 覺、聽覺、觸覺、振動覺,平衡覺器官中,哪些起了主要作用,哪些又起了輔助判斷作用,對不同的動物可能有所不同。

 

伴隨地震而產生的變化,往往能使一些動物 的某種感覺器官受到刺激而發生異常反應。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的前兆異象    

 

5月12日下午,四川汶川發生了7.8級大地震,與此同時,中國上下包括北京、上海在內的大部分地區都有明顯震感。這樣的天災人禍雖然發生得突如其來,但實際上卻有跡可循,如果你足夠細心,會在震前發現很多匪夷所思的「前兆異象」。

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5.12大地震前的神秘預兆吧—— 驚慌「預言」一帖成真

 

5月1日,一個網名為朱大嫂的網友,在在某論壇中發佈了題為《北京的同學們請注意,可能馬上就要有地震了!!》的帖子。

 

當時,該帖並沒有引起很大反響,僅有少數網友回帖講述身邊的「異象」,但沒想到11天以後,這個「預言」竟然成真了。

1.作者:朱大嫂提交日期:2008-5-1 17:31:00
    

我現在在方莊,周圍到處都是狗叫聲,還有麻雀亂飛,大家仔細觀察一些你周圍有什麼一樣,一起上來八一八我現在真的挺害怕的。

 

2.作者:披風小馬甲回復日期:2008-5-2 23:28:16
     

在上上上個星期的某一天,在LL家發現了好多白螞蟻,而且多的打下了就成了黑黑一片,結果今天聽說,在那天,成都很多家都出現這樣的情況……………。

 

3.作者:妙麗格蘭傑回復日期:2008-5-10 21:14:55

     

我家的狗這兩天反常哦,在沙發和床底下亂鑽,把好久以前的玩具都拖出來,看著又不像發情,有空好好跟這小子談談,問問他是不是要地震了。

  

除此之外,就在地震的前兩天,全國很多地方,尤其是震中四川,更發生了不少更誇張的詭異事件——震前,武漢動物園的動物有些兆頭


東方網5月13日 消息:昨天14時28分,四川汶川縣發生7.8級地震。


1. 大象攻擊人


上午9時許,大象館裡的兩隻非洲象阿南與阿海一反常態,竟用長鼻子攻擊平日的「親密朋友」飼養員小甘。

 

草料隊袁師傅給大象喂草料時,也差點被象牙頂到,幸虧袁師傅及時發現,落荒而逃。

 


2. 獅虎不午睡


夜行動物老虎和獅子平時每天中午都要午睡,但昨天動物園的二十餘隻獅子、老虎都沒有睡覺的跡象,它們在外活動場不停地走來走去。

 


3. 鶴類無故叫


鶴島飼養員沈鴻飛介紹,上午10時許,島內的十餘隻灰鶴、丹頂鶴無故昂頭大叫不止。

 

一隻能夠飛行的雜交鶴「灰丹」居然飛到了 一公里 外的天鵝湖的島中,站在空曠處,不時鳴叫。

 

飼養員介紹,一般情況下,鶴類動物只有受到干擾或有其它動物入侵時才會鳴叫,像昨天上午那樣長叫不止,近幾年來還是第一次。    

 

 

4. 斑馬頻撞門


下午2時許,成群的斑馬都集中在斑馬館外活動場的鐵門處,不時用頭撞向鐵門,好像要出逃。

 

斑馬的警覺性較高,一有風吹草動,為了生存,它們會拚命奔跑。
 

 

江蘇泰州上萬蛤蟆遷離棲息地
  

2008年5月10日, 在江蘇省泰州市東風路東風橋路面上,成千上萬隻深褐色、指甲蓋大小的癩蛤蟆正結對穿越公路。

 

這些今年新繁殖的小傢伙是經由一座引坡而從老通揚運河裡爬上大 橋的,它們排成了一道浩浩蕩蕩的長隊,向橋北慢慢爬去,顯得很有秩序。

 

據有關專家介紹,這種奇異景象的形成,主要是因為氣溫升高,河水缺氧,大量小蛤蟆為 了找尋新的生存空間,只得成群遷移。 


 

四川綿竹市十萬蟾蜍大遷徙
  

無獨有偶,2008年05月10日,四川綿竹市(四川是本次地震的主要震中)西南鎮檀木村出現了大規模的蟾蜍遷徙:

 

數十萬隻大小蟾蜍浩浩蕩蕩地在一製藥廠附近的公路上行走,很多被過往車輛壓死,被行人踩死。

 

大量出現的蟾蜍,使一些村民認為會有不好的兆頭出現。

 

當地林業部門對此解釋說,這是蟾蜍正常的遷徙,並對大量蟾蜍的產生做了科學的解釋。

 

 

臨沂看見大片地震雲


5月9日19點15分,百度貼吧有網友發帖稱:「我在臨沂看見大片地震雲,不知今明兩天哪裡要發生6級以上強震。」

 

這樣的聲音已經足夠警惕了,可是,這位觀察者仍然缺乏足夠的細心,沒有根據地震雲的方位和走向大致評判斷出地震的方位和時間。
 

 

神秘漩渦頃刻帶走滿塘碧水
  

楚天都市報5月5日 報道恩施市(四川是本次地震的主要震中)白果鄉下村壩村的觀音塘,約8萬立方米 蓄水突然消失。

 

當地村民稱奇,盼專家解謎。
  

下村壩村距恩施市區約19公里 ,記者昨日在現場看到,池塘呈圓形,口面直徑約百米,深數 十米 。池塘已水干見底,塘底留下黑色淤泥。

 

村民們說,平時池塘水面與地面平齊,常年不幹,水色碧綠,蓄水量約8萬立方米 。

 

4月26日 早上7時許,平靜的水面突然出現漩渦,並伴有轟鳴聲,不到5小時,一池碧水全部消失,現出黑色淤泥。

 

一陳姓村民隻身下塘,捉得兩條10多公斤重的大魚,但塘中並未見大量魚兒。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qfGHxg.eGQJsaePC0Hb5AiBD/article?mid=638

評分

參與人數 1財富 +3000 收起 理由
天梁 感謝分享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5-2 06:56 , Processed in 0.09375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