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道德經第六十三章心得】
預習時我的理解是:
六十三章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幫沒有變成,做沒有所作所為,內心的感受沒有研究、體會。
大小多少,報怨以德。
重要的輕視經常與常常丟失與不見,回應心懷不滿用共同遵循的規範。
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
謀取、希望得到不容易在他的改變,發展重要的在他的微小。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
時間裡面不容易所作所為,一定表現出在改變;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時間裡面重要的所作所為,一定表現出在微小。
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事情用品德崇高通達事理的人結局未當作重要的,所以可以事物發展到一定的狀態他的重要的。
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一般隨便與不莊重應允的話一定少可靠與不懷疑,經常與常常不困難的與不須費力的一定經常與常常不容易。
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事情用品德崇高通達事理的人尚且不容易的,所以結局沒有不容易。
2012年09月11日19點,老師講述道德經第六十三章。
記錄老師的解釋為: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潛力沒有發展,職業沒有所作所為,體會沒有研究。
大小多少,報怨以德。
重要的輕視有餘短缺,告知心懷不滿用遵循的規範。
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
希望得到不容易從他的不困難的與不須費力的,變成大從他的深入。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
時間裡面不容易,一定進行從不困難的與不須費力的;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時間裡面重要的所作所為,一定進行從詳盡的與深入的。
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事情用品德崇高通達事理的人畢竟未發展重要的,因而可以達到他的重要的。
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如果隨便應允的話一定少誠實,經常改變一定經常使人受困。
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事情用品德崇高通達事理的人尚且不敢此,所以最後沒有使人受困。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這是韓愈的一篇文章。
因為伯樂不常有,所以我們不難看到周圍一些人懷才不遇,縱然有多大的理想與夢想,一切不過是過眼煙雲。
如果讓懷才不遇的人知道有方法改變現狀,可以讓他有發揮的舞台,可以讓他出人頭地,不再處於被輕視的狀態,他一定迫切想要知道。
方法就是自身要學習堪輿術或聘請專業顧問師。
而真要改變,一定要建立在自己學會這套堪輿術達到真懂,或要遇到真懂這套學術的顧問師。
學習這套堪輿術,一定要懂得時間裡面的程序法則,要從最基礎的學起,俗話萬事開頭難。
難是難在如果連基礎都不懂,根本不會有下文了,就像我們上學,從幼兒園到大學的課程都是連續性銜接的,就像人家說的,沒有1何來2呢?
就像現在,老師教我們覺得費勁,我們學生學習也覺得費勁,因為一切都在摸索,都在累積基礎,只有基礎紮實,才能有機會學習後面進階的文章。
現在我們學習老師的文章從第一篇到第九十二篇,是從大的範圍學習,到後面就越講越細節了,只有都學完後才能全部基礎知識貫通。
如果真達到這種把九十二篇文章貫通的情況下,大概也就木已成舟,水到渠成的時候了。
道德經前些章節也說過,因為此術凌駕於其他學術之上,威力無比,所以老師在傳授學生或幫助客戶的時候要了解他們的品性,不要發生所教非人或所幫非人的局面。
如果學會此學術對客戶所提要求一切都答應的話,在處理事情的時候發現會干擾別人的因果,而自己又答應了,那豈不是讓自己處於為難局面。
就像一般的江湖術士,在對面客戶的提出的要求時,什麼都說沒問題,等自己無法處理此問題時候就開始塘塞。
一下子說要這樣,一下子說因為什麼什麼現在要變成怎樣,讓客戶處受困狀態,也讓客戶埋怨。
正確的做法因該像聖人一樣,面對客戶的問題一切了然於胸,該幫助的會幫助,不該幫助的縱然如何哀求也不該出手,這樣才不會出現尷尬的局面,自然也不會陷客戶處在水深火熱比原來的狀態更糟糕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