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40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張氏醫通 卷七 大小府門 痢255】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9-12 00:44:2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張氏醫通 卷七 大小府門 痢255

 

 

內經云:賊風虛邪者。

 

陽受之。

 

飲食不節。

 

起居不時者。

 

陰受之。

 

陽受之則入六腑。

 

陰受之則入五臟。

 

入六腑,則身熱不時臥。

 

上為喘呼。

 

入五臟,則 滿閉塞。

 

下為飧泄。

 

久為腸 。

 

賊風不雲實邪,而言虛邪者。

 

以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也。

 

設陽氣充盛。

 

雖有賊邪。

 

莫能為害也。

 

起居不時者。

 

非特勞役失宜,而飲食失節,亦在其中矣!陽受之則入六腑者。

 

言六腑之經氣受邪於外則營衛氣塞,而身熱不時臥上為喘呼者。

 

邪並於氣之象也。

 

陰受之則入五臟者。

 

言五臟之神氣受傷於內則水穀不能克運。

 

留於腸胃而腹滿飧泄也。

 

久為腸 者。

 

言臟氣久滯,不能統運津液。

 

乃至移於二腸而為 積崩迫,此則陰氣受傷所致也。

 

腸 便血。

 

身熱則死。

 

寒則生。

 

腸 為腸胃受病。

 

不當更見表熱。

 

表熱則內外俱困。

 

陽無所依,故云熱則死。

 

寒則生耳。

 

腸 下白沫。

 

脈沉則生。

 

浮則死。

 

腸 下白沫。

 

為裡氣不守。

 

反見脈浮。

 

中宮無主。

 

安得不死。

 

腸 下膿血。

 

脈懸絕則死。

 

滑大者生。

 

腸 之屬。

 

身不熱。

 

脈不懸絕。

 

滑大者生。

 

弦澀者死。

 

以藏期之。

 

懸絕弦澀,皆氣血殆盡之脈,故主死。

 

滑大為邪實可攻之象,故主生。

 

脾脈外鼓沉。

 

為腸 。

 

久自已。

 

肝脈小緩。

 

為腸 ,易治。

 

脾脈外鼓沉。

 

言氣口脈盛,而按之有力。

 

雖久可治。

 

肝脈小緩。

 

謂人迎緩而不大。

 

無客邪乘脾之候,故易治。

 

腎脈小搏沉。

 

為腸 下血。

 

血溫身熱者死。

 

心肝 亦下血。

 

二臟同病者可治,其脈小沉澀。

 

為腸 ,其身熱者死。

 

熱見七日死。

 

腎脈小搏沉而乏陽和之氣,且見血溫身熱。

 

為真陰下脫,故死。

 

心肝 亦下血,即前外鼓沉及小緩之脈証。

 

以脾為心之子。

 

心為肝之子,故二臟同病者可治。

 

若見脈小沉澀。

 

為營血內竭。

 

加以血溫身熱。

 

不出七日必死也。

 

腎移熱於脾。

 

傳為虛。

 

腸 。

 

死。

 

不可治。

 

土衰不能製水。

 

先後天脾胃俱敗也。

 

陰陽虛。

 

腸 。

 

死。

 

陰虛則血溫身熱。

 

陽虛則支冷不食。

 

泄而脫血。

 

脈實,皆曰難治。

 

下脫而見脈實。

 

脈証相反。

 

純屬邪氣用事,故為難治。

 

仲景云:夫六腑氣絕於外者。

 

手足寒。

 

上氣腳縮。

 

五臟氣絕於內者。

 

利不禁。

 

下甚者。

 

手足、不仁。

 

下痢脈沉弦者。

 

下重。

 

脈大者為未止。

 

脈微弱數者,為欲自止。

 

雖發熱不死。

 

下利手足厥冷。

 

無脈者,灸之不溫。

 

若脈不還。

 

反微喘者死。

 

少陰負趺陽者為順也。

 

下痢有微熱而渴。

 

脈弱者令自愈。

 

下痢脈數。

 

有微熱。

 

汗出令自愈。

 

設脈緊為未解。

 

下痢脈數而渴者。

 

命自愈。

 

設不瘥,必清膿血。

 

以有熱故也。

 

下痢脈反弦。

 

發熱身汗者自愈。

 

下痢氣者,當利其小便。

 

下痢寸脈反浮數。

 

尺中自澀者,必清膿血。

 

下痢清穀。

 

不可攻其表。

 

汗出必脹滿。

 

下痢脈沉而遲。

 

其人面少赤。

 

身有微熱。

 

下痢清穀者,必鬱冒汗出而解。

 

病患必微厥。

 

所以然者,其面戴陽。

 

下虛故也。

 

下痢後脈絕。

 

手足厥冷。

 

時脈還。

 

手足溫者生。

 

脈不還者死。

 

下痢腹脹滿。

 

身體疼痛者。

 

先溫其裡。

 

乃攻其表。

 

(以上金匱要略。)

 

下痢脈滑而數。

 

有宿食。

 

當下之。

 

下痢不欲食者。

 

有宿食。

 

當下之。

 

下痢而腹痛滿。

 

為寒實。

 

當下之。

 

下痢腹中腎者,當下之。

 

下痢脈遲緊。

 

為痛未欲止。

 

當溫之。

 

得冷者。

 

滿而便腸垢。

 

下痢身軀疼痛。

 

急救裡。

 

諸溫之屬。

 

可與理中、四逆、附子湯熱藥。

 

急投之美。

 

下痢大孔痛者,當溫之。

 

下痢脈大浮弦。

 

下當已。

 

下痢舌黃。

 

燥而不渴。

 

胸中實。

 

下不止者死。

 

下痢已瘥。

 

至其年月日時復發者,此為下不盡。

 

更下之愈。

 

風寒重者不可下。

 

下之後。

 

心下堅痛脈遲,此為寒。

 

但當溫之。

 

脈沉緊。

 

下之亦然。

 

脈大浮弦。

 

下之當已。

 

下痢脈浮大,此為虛。

 

以強溫之故也。

 

設脈浮革者。

 

因爾腸鳴。

 

當溫之。

 

(以上千金參補。)

 

下痢三部脈皆平。

 

按之心下堅者。

 

急下之。

 

宜大承氣湯。

 

下痢脈遲而滑者。

 

實也。

 

痢未欲止。

 

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下痢脈反滑者,當有所去。

 

下乃愈。

 

宜大承氣湯。

 

下痢譫語者。

 

有燥屎也。

 

小承氣湯主之。

 

下痢便膿血者。

 

桃花湯主之。

 

熱痢下重者。

 

白頭翁湯主之。

 

下痢後更煩。

 

按之心下濡者,為虛煩也。

 

梔子豉湯主之。

 

下痢清穀。

 

裡寒外熱。

 

汗出而厥者。

 

通脈四逆湯主之。

 

下痢肺痛。

 

紫參湯主之。

 

氣痢。

 

訶梨勒散主之。

 

保命集雲。

 

膿血相雜而脈浮大。

 

慎不可以大黃下之。

 

下之必死。

 

謂氣下竭,而陽無所附也。

 

凡陰陽不和。

 

惟當分利陰陽。

 

經云:暴泄非陽。

 

久泄非陰。

 

大便完穀下。

 

有寒有熱。

 

熱者。

 

脈疾。

 

身多動。

 

音聲響亮。

 

暴注下迫,此陽也。

 

寒者。

 

脈沉而細。

 

身不動作。

 

目睛不了了。

 

飲食不下。

 

鼻準息微者。

 

薑附湯。

 

若身重四肢不舉。

 

朮附湯証也。

 

東垣云:飲食一傷。

 

起居不時。

 

損其胃氣,則上升清陽之氣。

 

反下降而為飧泄。

 

久則太陰傳少陰而為腸 。

 

寒冷之物傷於中。

 

滿而脹。

 

傳為飧泄。

 

宜溫熱以消導之。

 

濕熱之物傷於中而下膿血者,宜苦寒以疏利之。

 

風邪下陷者升舉之。

 

濕氣內盛者分利之。

 

裡急者下之。

 

後重者調之。

 

腹痛者和之。

 

洞泄腸鳴。

 

脈細微者。

 

溫之收之。

 

膿血稠粘。

 

數至圊而不能便。

 

脈洪大有力者。

 

下之寒之,此治痢之大法也。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7 16:46 , Processed in 0.574182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