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46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張氏醫通 卷七 大小府門 泄瀉253】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9-12 00:43:4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張氏醫通 卷七 大小府門 泄瀉253

 

 

靈樞云:夫中熱消癉則便寒。

 

寒中之屬則便熱。

 

胃中熱則消穀。

 

令人懸心善飢。

 

臍以上皮熱。

 

腸中熱則出黃如糜。

 

臍以下皮寒。

 

胃中熱則腹脹。

 

腸中寒則腸鳴飧泄。

 

胃中寒腸中熱,則脹而且泄。

 

胃中熱腸中寒,則疾飢。

 

小腹痛脹。

 

世醫治病。

 

但知熱以寒治。

 

寒以熱治。

 

外此總不講也。

 

設病中熱消癉而見懸心善飢。

 

洵為熱証無疑。

 

然必審其臍以上皮熱。

 

方是胃中熱氣蘊隆。

 

若出黃如糜。

 

不但胃中有熱,而腸中亦為熱邪奔迫可知。

 

倘臍以下皮寒而見腹脹。

 

有似乎實熱固結。

 

實為胃中虛寒之候,或見腸鳴飧泄。

 

非特胃中有寒,且移寒於二腸矣!蓋熱泄則腸垢黃赤。

 

寒泄則 溏清冷,此病機之最顯著者。

 

可以明辨。

 

況有脹而泄利黃赤,此脹為胃寒陽氣不布之脹。

 

泄為腸熱便垢之泄。

 

復有消穀易飢小腹脹痛之病。

 

豈非胃中有熱腸中有寒之一驗乎。

 

若此種種。

 

苟未明仲景三瀉心湯、黃連湯、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濃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乾薑人參半夏丸等法,必不可以語至治也。

 

經云:春傷於風。

 

夏生飧泄。

 

(風木之邪內乘濕土也。)

 

邪氣留連。

 

乃為洞泄。

 

(邪氣留連既久,則中氣失職而為洞泄無度矣!)清氣在下,則生飧泄。

 

(下焦虛寒。

 

火不生土,則中氣不治而為飧泄食不化也。)

 

大腸小腸,皆屬於胃。

 

胃脈虛則泄。

 

(脈者氣血之先。

 

脈虛則胃虛。

 

二腸失其上源而為泄瀉矣!)濕勝則濡泄。

 

(脾惡濕。

 

濕勝則綿綿而瀉無止期矣!)諸厥固泄,皆屬於下。

 

(脾腎俱虛則陽氣不能運於四末,故厥冷沉固而泄瀉清冷也。)

 

暴注下迫,皆屬於熱。

 

(暴泄而肛門迸迫,此屬火化。

 

若暴泄而肛門不禁,即屬陰寒。

 

久泄而肛門不禁。

 

又屬陽虛。

 

所謂暴泄非陽。

 

久泄非陰是也。

 

諸病水液。

 

澄澈清冷,皆屬於寒。

 

(火氣炎上。

 

寒性潤下。

 

加以澄澈清冷。

 

安得不為寒乎。)

 

原病式曰。

 

瀉白為寒。

 

青為風。

 

黃赤黑皆為熱也。

 

大抵瀉利。

 

小便清白不澀。

 

穀不化而色不變者。

 

寒也。

 

穀雖不化而色變黃赤。

 

煩渴小便赤澀者。

 

熱証也。

 

寒泄而消化者。

 

未之有也,或火性急速。

 

傳化失常。

 

穀雖不化,而暴泄臭穢色黃者有之。

 

仲景云:邪熱不殺穀。

 

以熱得濕,則飧泄也。

 

東垣云:夏間淫雨陰晦。

 

時行瀉利。

 

予一日體重肢痛。

 

泄利而小便閉澀。

 

思其治法,必用淡滲以利之。

 

今受寒濕之邪。

 

若從淡滲。

 

非暮年所宜。

 

行年五十以上。

 

降氣多而升氣少。

 

得淡滲之劑。

 

是降之又降。

 

陽氣愈弱。

 

精神愈短矣!合用風藥。

 

以羌、獨、升、柴、甘、防同煎。

 

所謂濕寒之勝。

 

以風平之。

 

又曰:下者舉之。

 

是因曲而為之直也。

 

若不達升降之理而一概施治。

 

安得愈乎。

 

李士材雲。

 

內經之論泄瀉,或言風,或言濕,或言熱,或言寒,此明四氣皆能為泄也。

 

又言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此名脾虛下陷之泄也。

 

統而論之。

 

脾土強者。

 

自能勝濕。

 

無濕則不泄,故曰濕多成五泄。

 

若土虛不能製濕,則風寒與熱,皆得干之而為病。

 

治法有九。

 

一曰淡滲。

 

使濕從小便而去,如農夫治澇。

 

導其下流。

 

雖處卑監。

 

不憂巨浸。

 

經云:治濕不利小便。

 

非其治也。

 

又云:在下者引而竭之是也。

 

一曰升提。

 

氣屬於陽。

 

性本上升。

 

胃氣注迫。

 

輒爾下陷。

 

升、柴、羌、葛之類。

 

鼓舞胃氣上勝,則注下自止。

 

又如地土淖澤。

 

風之即乾,故風藥多燥,且濕為土病。

 

風能勝濕。

 

所謂下者舉之是也。

 

一曰清涼。

 

熱淫所至。

 

暴注下迫。

 

苦寒諸劑。

 

用滌燔蒸。

 

猶當溽暑鬱蒸之時,而商 颯然倏動,則炎 如失矣!所謂熱者清之是也。

 

一曰疏利。

 

痰凝氣滯。

 

食積水停,皆令人瀉。

 

隨証祛逐。

 

勿使稽留。

 

經云:實者瀉之。

 

又云:通因通用是也。

 

一曰甘緩。

 

瀉利不已。

 

急而下趨。

 

愈趨愈下。

 

泄何由止。

 

甘能緩中。

 

善禁急速,且稼穡作甘。

 

甘為土味。

 

所謂急者緩之是也。

 

一曰酸收。

 

瀉下有日,則氣散而不收。

 

無能統攝。

 

注泄何時而已。

 

酸之一味。

 

能助收攝之權。

 

經云:散者收之是也。

 

一曰燥脾。

 

土德無慚。

 

水邪不濫,故瀉皆成於土濕。

 

濕皆本於脾虛。

 

倉廩得職。

 

水穀善分。

 

虛而不培。

 

濕淫轉甚。

 

經云:虛者補之是也。

 

─ 曰溫腎。

 

腎主二便。

 

封藏之本。

 

雖屬水,而真陽寓焉。

 

少火生氣。

 

火為土母,此火一衰。

 

何以營運三焦。

 

熟腐水穀乎,故腎虛者必挾寒。

 

脾虛者必補母。

 

經云:寒者溫之是也。

 

一曰固澀。

 

注泄日久。

 

幽門道滑。

 

雖投溫補。

 

未克奏功。

 

須行澀劑,則變化不愆。

 

揆度合節。

 

所謂滑者澀之是也。

 

以上九治。

 

治瀉之大法。

 

至於先後緩急之權。

 

豈能豫設。

 

須臨証之頃。

 

圓機靈變耳。

 

戴復庵云:瀉水而腹不痛者。

 

濕也。

 

升陽除濕湯或胃苓湯。

 

飲食入胃。

 

輒後便完穀者。

 

氣虛也。

 

香砂六君子,或枳實理中湯。

 

腹痛瀉水腸鳴。

 

痛一陣。

 

瀉一陣者。

 

火也。

 

黃芩芍藥湯。

 

痰留於肺。

 

大腸不固,或時瀉,或時不瀉,或多或少者。

 

痰也。

 

脈必弦滑,其人神色不瘁。

 

二陳加蒼朮、木香,或探吐之更佳。

 

腹痛甚而不泄。

 

泄後痛減者。

 

食積也。

 

保和丸消導之。

 

餐泄者。

 

史記名迥風。

 

水穀不化。

 

濕兼風也。

 

風邪干胃。

 

木來賊土。

 

清氣在下。

 

升陽除濕湯。

 

若飲食下嗌而輒出不留者死。

 

溏泄者。

 

污積粘垢。

 

濕兼熱也。

 

黃芩芍藥東加香、連。

 

溏者。

 

中寒糟粕不化。

 

色如鴨糞。

 

所以澄澈清冷。

 

小便清白。

 

濕兼寒也。

 

附子理中湯。

 

洞泄者,即名濡泄。

 

體重軟弱。

 

瀉下多水。

 

濕自盛也。

 

胃苓湯。

 

水液去多。

 

甚而轉經血枯,故筋急也。

 

升陽除濕湯。

 

滑泄者。

 

久下不能禁。

 

濕勝氣脫也。

 

四柱飲。

 

不應,用六柱飲。

 

熱瀉。

 

糞色赤黃。

 

彈響作疼。

 

糞門焦痛。

 

糞出穀道。

 

猶如湯熱。

 

煩渴小便不利。

 

五苓散。

 

瀉水多者亦必用之。

 

若去桂,即不效。

 

寒瀉。

 

腹脹泄注。

 

食即嘔吐。

 

理中湯加肉桂、訶子、升麻。

 

食久窘迫。

 

大便色白。

 

腸鳴切痛。

 

脈沉遲。

 

身冷不渴。

 

溲清,或綿綿腹痛。

 

附子理中湯加肉果。

 

夏暑暴瀉如水。

 

周身疼痛汗出。

 

脈弱少氣。

 

甚者加吐,此名緊病。

 

漿水散。

 

盛暑逼於外。

 

陰冷伏於其中。

 

非連理湯不可。

 

氣虛而瀉。

 

四君子加升、柴、肉果、訶子。

 

傷食泄瀉,必噯氣如敗卵臭。

 

保和丸。

 

虛者,治中東加減。

 

積滯泄瀉。

 

腹必絞痛方泄者是也。

 

平胃散加磨積藥。

 

傷酒瀉。

 

葛花解酲湯。

 

痰瀉,則頭暈惡心。

 

胸腹迷悶,或時瀉甚,或時不瀉。

 

二陳湯加海石、香附、星、香、芩、連。

 

薑汁調。

 

神曲糊丸服。

 

有人患早起泄瀉。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7 16:58 , Processed in 0.56250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