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47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張氏醫通 卷五 諸血門 吐血181】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9-12 00:11:4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張氏醫通 卷五 諸血門 吐血181

 

 

(嘔血 唾血 咳血 咯血 血溢 九竅出血) 繆仲淳曰:吐血有三訣。

 

宜行血。

 

不宜止血。

 

血不循經絡者。

 

氣逆上壅也。

 

行血則循經絡。

 

不止自止。

 

止之則血凝。

 

血凝則發熱惡食。

 

病日痼矣!宜補肝。

 

不宜伐肝。

 

經曰:五臟者。

 

藏精氣而不瀉者也。

 

肝主藏血。

 

吐血者。

 

肝失其職也。

 

養肝則肝氣平而血有所歸。

 

伐肝則肝虛不能藏血。

 

血愈不止矣!宜降氣。

 

不宜降火。

 

氣有餘便是火。

 

氣降則火降。

 

火降則氣不上升。

 

血隨氣行。

 

無溢出上竅之患矣!降火必用寒涼之劑。

 

反傷胃氣。

 

胃氣傷,則脾不能統血。

 

血愈不能歸經矣! 今之療吐血者。

 

大患有二。

 

一則專用寒涼之味,如芩、連、山梔、四物、知、柏之類。

 

往往傷脾作瀉。

 

以致不救。

 

一則專用人參。

 

肺熱遠傷肺。

 

咳嗽愈甚,亦有用參而愈者,此是氣虛喘嗽。

 

氣屬陽。

 

不由陰虛火熾所致。

 

然亦百中一二也。

 

劉默生曰。

 

吐血一証。

 

人惟知氣逆血溢。

 

火升血泛。

 

不知血在臟腑。

 

另有膈膜隔定,其血不能滲溢。

 

夫膈膜者。

 

極薄極脆。

 

凡有所傷則破。

 

破則血溢於上矣!故有陽絡傷則血上溢。

 

陰絡傷則血下滲。

 

已傷之膜。

 

若有復傷,其吐必多。

 

膈膜雖傷。

 

傷處有瘀血凝定。

 

血來則緩。

 

若陰火驟沖破瘀積之血。

 

血來如潮之上涌。

 

自覺瀝瀝有聲。

 

彼時喘息不定。

 

面赤如醉。

 

煩躁不寧。

 

心神昏亂。

 

一皆龍雷之勢。

 

脈亦急疾難憑。

 

少頃火退神清。

 

面白氣平。

 

血亦漸止,方可診切。

 

用藥須乘此時。

 

瘀積蕩盡。

 

緩緩清理。

 

徐徐調補。

 

然不可驟壅,亦不可用耗氣之藥。

 

悉知此義。

 

治血有本矣!吐血者。

 

一吐則傾血之在身。

 

有陰有陽。

 

陽者順氣而行。

 

循流脈中。

 

調和五臟。

 

洒陳六腑,如是者謂之營血也。

 

陰者居於絡脈。

 

專守臟腑。

 

滋養神氣。

 

濡潤筋骨。

 

若是臟感內外之邪傷,則循經之陽血。

 

至其傷處。

 

為邪氣所阻。

 

漏泄經外,或居絡之陰血。

 

因著留之邪擗裂而出,則皆滲入腸胃而泄矣!世俗每見下血。

 

率以腸風名之。

 

不知風乃六淫中之一耳,或有風從腸胃經脈而入客者,或外淫風木之邪內乘於腸胃者,則可謂之腸風。

 

若其他不因風邪,而腸胃受火熱二淫。

 

與寒熱燥濕。

 

怫鬱其氣,及飲食不節。

 

用力過度。

 

傷其陰絡之血者,亦謂之腸風可乎。

 

蓋腸風所下之血。

 

清而色鮮。

 

四射如濺。

 

乃風性使然。

 

素問所謂久風入中,則為腸風飧泄是也。

 

先與瀉青丸一二劑。

 

後與逍遙散。

 

加酒煮黃連、羌、防、烏梅。

 

虛人。

 

人參胃風湯最捷。

 

人所不知。

 

若肛門射血如線,或點滴不已者,乃五痔之血。

 

當詳本門治之。

 

血濁而色黯者為臟毒。

 

蘊積毒瓦斯。

 

久而始見也。

 

宜小烏沉湯下黑神散。

 

脈實便秘勢盛者。

 

臟連丸。

 

腸風挾濕毒者。

 

下如豆汁兼紫黑瘀血,此醇酒濃味所釀之濕。

 

由足陽明隨經入胃。

 

淫溢而下也。

 

脈細有寒者。

 

升陽除濕防風湯。

 

脈數有熱者。

 

去二朮加黃連、當歸、甘草。

 

腸風下血。

 

以劉寄奴半兩。

 

芽茶一兩。

 

墨灰三錢為散。

 

分三服。

 

烏梅湯送下,其血立止。

 

後宜多服歸脾湯調理。

 

腸風下血,其血另作一派濺出。

 

遠射四散如篩。

 

腸中作痛。

 

乃陽明氣沖熱毒所作也。

 

人參敗毒散。

 

不應,用升陽除濕和血湯。

 

宿有血証。

 

因時熱下紫黑血。

 

乃濕毒腸。

 

陽明少陽經証也。

 

升陽益腎湯。

 

下血久而不已。

 

面色痿黃。

 

下元虛憊者。

 

四君子加黃耆、歸、芍。

 

下斷紅丸。

 

虛甚。

 

十全大補湯去茯苓加防風。

 

潔古云:下血。

 

防風為上使。

 

黃連為中使。

 

地榆為下使。

 

千金云。

 

先見血後見便為遠血。

 

宜服黃土湯。

 

先見便後見血為近血。

 

宜服赤小豆當歸散。

 

(金匱以先便後血為遠血。

 

先血後便為近血。

 

傳寫之誤。

 

因胃中受冷不能統血。

 

失其營運而下,故宜黃土湯溫之。

 

若大腸受熱不能攝血。

 

營行過疾而下,故宜赤小豆當歸散清之。)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7 17:00 , Processed in 0.17187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