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氏錦囊秘錄雜症大小合參卷一論醫者病家得失】
論醫者病家得失
夫醫也者,近之治身,消患於未兆,遠之治人,廣惠於無窮。
然非研求《靈》、 《素》,得心應手,勿能及也。
至於病者聽醫,猶聽神明,然醫良而聽之,宜也。
若學術未工,則自信不確,而病家疑信居半,尤宜然也。
但病有淺深,則效有遲速,倘病在腠理,而不奏功於附應,誠罪在醫術之庸,若勢近膏肓,效安期於旦夕,旦不效夕更,夕不效且更,則雖有神聖,亦不能盡其技矣。
故天下不尊醫,醫亦不自尊,病家急而求醫,醫亦急而求術,古之人藝精而試,今之藝試而精,古之人以法治病,今之人以病合法,古之人因症處方,今之人以方處症,殊不知先賢徒詳病情,不設方劑者,蓋不欲以一定之跡,應無窮之變也,因庸下者,苦於莫窺玄奧,證治無從守式,於是漢世以降方法繁與,如奕之有勢,反正逆從勢之用也。
運氣不濟,古今易轍,風土異宜,強弱異稟,貴賤異境,老少異軀,新久異法,內外異因,局之變也。
若執一定之勢,以應千變之局,其有不敗者幾希!故貴學人,熟詳天地陰陽,參透生人原始,如何生發之機無窮,如何化源之機乃絕,如何而諸危症可以回生,如何而諸輕症得以變重。
立定大綱,統其要領,臟腑經絡既明,標本虛實識透,始由至奇至繁至遠之文章,終歸最平最純最近之一理,千變萬化。
《經》所謂一言而終也。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9%A6%AE%E6%B0%8F%E9%8C%A6%E5%9B%8A%E7%A7%98%E9%8C%8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