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51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馮氏錦囊秘錄雜症大小合參卷一別症論】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9-2 17:53:4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馮氏錦囊秘錄雜症大小合參卷一別症論

 

別症論

 

凡治適病者易,治矢病者難。

 

今工者盡難,蓋知虛實之變幻,寒熱假真之不齊也。

 

庸者反易,蓋不知虛虛實實之利害,陰陽造化之深微,常多一時之偶中也。

 

況千端萬緒,寧能悉諸簡編,即載藉極博,尤必賴乎靈敏,丹溪曰:醫者,臨機應變,如對敵之將,操舟之工,自非隨時取中,寧無愧乎?潔古云:運氣不齊,古今易轍,舊方新病,難相符合。

 

許學士云:予讀仲景書,守仲景法,未嘗守仲景方。

 

乃為得仲景心也。

 

故醫術之要,先尋大意,大意既曉,則條分縷晰,脈絡方明。

 

《內經》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終。

 

不知其要,流散無窮。

 

歷觀名論,皆以別症為先,嗟嗟別症,甚未易也。

 

脈有雷同,症有疑似,水火亢制,陰陽相類,太實有羸狀,誤補益疾,至虛行盛勢,反瀉銜冤。

 

陰症似乎陽,清之必斃;陽症似乎陰,溫之轉傷哉!積聚在中,實也。

 

甚則嘿嘿不欲語,肢體不欲動,或眩暈眼花,或泄瀉不實,皆大實有羸狀,正如食而過飽,反倦怠嗜臥也。

 

脾胃損傷,虛也,甚則脹滿而食不得入,氣不得舒,便不得利,皆至虛有盛候,正如飢而過時,反不思食也。

 

脾腎虛寒,真陰症也,陰盛之極,往往格陽,面目紅赤,口舌破裂,手揚足擲,語言錯妄,有似乎陽,正如嚴冬慘肅,而水澤復堅,堅為陽剛之象也。

 

邪熱未解,五陽症也。

 

陽盛之極,往往發厥,厥則口鼻無氣,手足逆冷,有似乎陰,正如盛夏炎灼,而林木流津,津為陰柔之象也。

 

大抵症既不足憑,當參之脈理,脈又不足憑,當取諸沉侯、久侯。

 

彼假症之發現,皆在表也,故浮取脈而脈亦假焉;真症之隱伏,皆在裡也,故沉侯脈而脈可辨耳。

 

且脈之實者,終始不受;脈之虛者,乍大乍小,如與人初交,未得性情善惡之確,必知交既久,方能洞見情性善惡之真。

 

適當乍大之時,便以為實。

 

適當乍小之時,便以為虛,豈不誤甚!必反復久候,則虛實之真假判然矣。

 

然脈辨已真,猶未敢恃,更察稟之濃薄,症之久新,醫之誤否,合參共究,自無循情,且臟之發也,類於腑;血之變也,近於氣。

 

調氣者,主陽而升;調血者,主陰而降。

 

差之毫厘,失之千裡,獨不思人以生死寄我,我豈可以輕試圖功!彼禍人者,無足論矣。

 

即偶中者,詎可對衾影哉!然難明者,意。

 

難盡者,言。

 

惟愿有志仁壽者,讀書之外,而於起居嗜臥,觸類傍通。

 

至於臨症,即病機淺易,必審察昭昭,既標本彰明,必小心翼翼,明矣,慎矣!必以精詳操獨斷之權,毋以疑懼起因循之弊,設有未確闕疑,務以脈候反復參詳,寧可多從不處用力,要知醫為司命,功專去病以長生,慎勿舍生而治病,猶徒宅亡身,標本何在!未大虛而過加溫補,詒誤不至傷生,繼以寒涼投之,其功愈效。

 

若不足誤加苦寒克削,猶死者不復生,斷者不可續,縱加溫補,莫可挽回,試思古云:陽氣一分不盡,則不死,誠然也。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9%A6%AE%E6%B0%8F%E9%8C%A6%E5%9B%8A%E7%A7%98%E9%8C%84/9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1 龍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6 16:00 , Processed in 0.09375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