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46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馮氏錦囊秘錄雜症大小合參卷一辨傷寒中寒假熱假脹】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9-2 17:53: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馮氏錦囊秘錄雜症大小合參卷一辨傷寒中寒假熱假脹

 

辨傷寒中寒假熱假脹

 

凡霜降以後,春分以前,天氣嚴寒,調理不謹,感中其邪,頭疼壯熱,名為傷寒。

 

其余二季,雖寒而不嚴,何有真傷寒之病也。

 

然冬月嚴寒,何傷寒多而中寒者少,三季微寒,何傷寒無而中寒者偏多?蓋冬主閉藏,天之陽氣,人之陽氣,產伏於內,所以外雖嚴寒,不能直入,乃名為傷。

 

當從表散,表罷裡和,毋拘三陰傳變。

 

若在春夏,天之陽氣,人之陽氣,升浮在外,加之不謹,外雖微寒,可以直中陰經,乃名為中,當急溫補。

 

即有發熱者。

 

乃虛陽浮表也,其脈必沉細而無神,且補中氣以斂虛陽。

 

有頭痛者,虛火胃土也,其脈必浮大而無力,宜溫下元,以藏龍火,此引火歸源之法,以治假熱之症也。

 

更有假脹者,凡人中氣充足,健運不息,何有脹滿之虞?若胃虛不能納食,則有虛飽之患;脾虛不能化穀,則有倒飽作脹之虞。

 

更有下元虛極,無根脫氣,上乘胸火,蓋腎主納氣,肺主出氣,腎虛不能閉藏,則氣竟出而不納,肺雖司出,氣奔太迫,有出無歸,肺亦脹滿,是以胸膈之間,脹悶難狀,甚則攻刺衝心,大痛欲絕,此惟宜以補為消,從塞因塞用之法。

 

心脾不足者,大補心脾,以便中氣營運則快。

 

若腎經虛寒者,溫補下元,使真氣封藏乃愈。

 

此納氣藏源之法,以治假脹之症也。

 

如不知此,一如消克順氣,益令虛氣無依,上攻喘促而死。

 

然氣病用氣藥而不效者,緣氣之藏者,無以收也。

 

肺主氣,腎藏氣,故古人用補腎藥加肉桂、五味子,以收濁氣下歸也。

 

總之,表熱多,由裡陽外越;上熱皆由下火上乘,雖有外邪感觸,亦不過初受發病之端。

 

況玩《經》云:邪之所奏,其氣必虛。

 

可見外邪感襲,亦由虛名。

 

至於春夏陽氣浮越,尤易正氣外泄,倘不知此,輕投寒劑,則外浮掛散之陽,何自而歸,內存幾殺之陽,復加撲滅,重則暴亡,輕則中滿。

 

奈何近醫不識病情,凡五六月發熱,概云瘟病,傷寒,稍見紅點,即云時行、瘟疹,投以寒涼,誤人多矣。

 

至於口乾煩渴,喜冷浩飲,似屬實熱,然究其源,若非胃汁乾枯,即系腎水燥稿,所以引水自救也。

 

冰水入胃,津液愈凝,寒入丹田,虛火益上,雖系龍雷,亦能焚焦草木,故畫赤眼紅,牙焦舌燥,六脈洪數,竟似有餘,投以寒涼,必致煩躁狂擾,津液燥竭而死。

 

若能求源從治,用水中補火,熱藥涼飲之方。

 

二三劑後,自然假陽之症潛消,而真寒之症畢露,不知此而以寒涼誤人者更多矣,惟真傷寒實熱便秘等候者,則從寒涼利下。

 

先標後本可也。

 

然須辨症的確,務審可寒則寒,可下則下,必期中病,否則,殺人如劍,慎之!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9%A6%AE%E6%B0%8F%E9%8C%A6%E5%9B%8A%E7%A7%98%E9%8C%84/9#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1 龍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6 16:03 , Processed in 0.19727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