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熱穴論篇】
水熱穴論篇
《水熱穴論》曰:少陰何以主腎,腎何以主水?
腎者,至陰也。
至陰者,盛水也。
肺者,太陰也。
少陰者,冬脈也。
故其本在腎,其未在肺,皆積水也。
(陰者,謂寒也。
冬曰至寒,腎起合陰,故云腎者,至陰也。
水旺於冬,故云至陰者,盛水也。
少陰脈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故云:其本在腎,其末在肺也。
腎氣上逆,則水氣客於肺中,故云:皆積水也)。
腎何以能聚水能生病?腎者,胃之關也。
關門不利,故聚水而從其類也。
關者,所以司出入也。
腎主下焦,膀胱為腑,主下分注,關竅二陰。
故腎氣化則二陰通,二陰閉則胃填滿,故云腎者,胃之關也。
關閉則水積,水積則氣停,水積氣溢,氣水同類,故云關閉不利,聚水而從其類也)。
上下溢於皮膚,故為 腫。
腫者,聚水而生病也。
上,謂肺。
下,謂腎。
肺腎俱溢,故聚水於腹中而生病也)。
帝曰:諸水皆生於腎乎?伯曰:腎者,牝臟也。
(牝,陰也。
主陰位,故云牝臟)。
地氣上者,屬於腎,而生水液也,故曰至陰。
勇而勞甚則腎汗出,腎汗出逢於風,內不得入於臟腑,外不得越於皮膚,客於玄府,行於皮裡,傳於 腫,本之於腎,名曰風水。
(勇而勞甚,謂力房也。
勞勇汗出,則玄府開,汗出逢風,則玄府復閉,閉則余汗未出,內伏皮膚,轉化為水,從風而水,故名風水)。
所謂玄府者,汗孔也。
(汗液色玄,從孔而出,以汗聚於裡,故謂之玄府。
此言風水之病,本之於腎,傳之於肺也)。
水俞五十七處者,是何主也?腎俞五十七穴,積陰之所聚也。
水所從出入也。
尻上五行,行五者,此腎俞,(背部之俞,凡有五行,當其中者,督脈氣所發,次兩旁四行皆太陽脈氣也)。
故水病,下為跗腫大腹,上為喘呼,(水下居於腎,則腹至足而浮腫。
上入於肺則喘息賁急,而大呼也)。
不得臥者,標本俱病,(標本者,肺為標,腎為本,是肺腎俱水為病也)。
分為相輸,俱受者,水氣之所留也。
(分其居處以名之,則是氣相輸應,本其俱受氣病則皆水所留也)。
伏兔上各二行,行五者,此腎之街也。
(街,謂道也。
腹部正俞,凡有五行,夾臍兩旁,則腎臟足少陰脈,及衝脈氣所發,次兩旁則胃府足陽明脈氣所發,此四行穴則伏兔之上也)。
三陰之所交結於腳也。
踝上各一行,行六者,此腎脈之下行也,名曰太衝。
凡五十七穴者,皆藏之陰絡,水之所客也。
(《經》所謂五十七者,尻上計有五行,每行計有五穴,此腎之俞也。
其中行系督脈一經,旁四行,系足太陽膀胱經,以腎於膀胱為表裡也。
伏兔上各二行,每行有五穴者,此腎脈所通之街,謂夾中行任脈,兩旁衝脈也。
且足經三陰之交者,必結於腳內踝上三寸,有穴名三陰交。
腎肝脾三經之所交也。
其踝上各一行,每行六穴者,此腎脈之所行,名曰太衝,以腎於衝脈並皆下行於足,合而盛大,故曰太衝。
其穴在內踝之上。
凡此五十七穴者,皆陰臟之陰絡,水之所客也。
故治水者,治此諸穴耳)。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9%A6%AE%E6%B0%8F%E9%8C%A6%E5%9B%8A%E7%A7%98%E9%8C%8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