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40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今名醫匯粹 卷六 病能集四 頭痛眩運風汗証95】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28 15:40:2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古今名醫匯粹 卷六 病能集四 頭痛眩運風汗証95

 

 

李土材曰︰經之論頭痛,風也,寒也,虛也。

 

運氣論頭痛十條,《傷寒論》太陽頭痛一條,皆六氣相侵,與真氣相搏,經氣逆上,干清道,不得營運,壅遏而痛也。

 

頭為天象,六腑清陽之氣,五臟清華之血,皆會於此。

 

故天氣六淫之邪,人氣五賊之變,皆能相害。

 

或蔽覆其清明,或瘀塞其經絡,與氣相搏,而成熱,脈滿而痛。

 

若邪氣稽留,脈滿而氣血亂,則痛乃甚,此實痛也。

 

寒濕所侵,真氣虛弱,雖不相搏成熱,然邪客於脈外,則血泣脈寒,卷縮緊急,外引小絡而痛,得溫則痛止,此虛痛也。

 

因風痛者,抽掣惡風。

 

因熱而痛者,煩心惡熱。

 

因濕而痛者,頭重而天陰轉甚。

 

因痰痛者,昏重而欲吐不休。

 

因寒而痛者。

 

絀急而惡寒戰栗。

 

氣虛痛者,惡勞動,其脈大。

 

血虛痛者,善驚惕,其脈芤。

 

頭痛自有多因,而古方每用風藥。

 

蓋高巔之上,惟風可到,味之薄者,陰中之陽,自地升天者也,在風寒濕者,固為正用,即虛與熱者,亦假引經。

 

須知新而暴者,但名頭痛;深而久者名為頭風。

 

頭風必害眼者,經所謂東風生於春,病在肝,目者肝之竅,肝風動則邪害空竅也。

 

頭痛九竅不利屬氣虛,補中益氣湯加芍藥、川芎、細辛、眉尖後近發際曰魚尾,魚尾上攻頭痛屬血虛,四物湯加薄荷。

 

動作頭痛,胃熱也,酒炒大黃,濃茶煎服。

 

心煩並頭痛,清空膏加麥冬、丹參。

 

張三錫曰︰《內經》云諸風掉眩,皆屬肝木。

 

其氣虛肥白之人,濕痰滯於上,陰火起於下,是以痰挾虛火上沖頭目,正氣虛不能勝敵,故忽然眼黑生花,如坐舟車而旋暈,甚而至於卒倒無所知者有之。

 

丹溪所謂無痰不作暈者,此也。

 

若黑瘦之人,軀體弱,真水虧欠,或勞役過度,相火上炎,亦有時時眩暈,何濕痰之有?《原病式》曰︰靜順清謐,水之化也;動亂勞擾,火之用也。

 

腦者,地之所生,故藏陰於目,為瞳子,系腎水至陰所主,二者喜靜謐而惡動擾,若掉眩散亂,故腦轉目眩也。

 

治法︰肥白人作眩運,宜清痰降火,兼補陰;黑瘦人宜滋陰降火而帶抑肝之劑。

 

亦有感風邪而為眩運者,宜祛風順氣,伐肝降火為良。

 

有因嘔血而眩運,多是血虧氣損,虛火泛上,與產後血暈同。

 

《準繩》曰︰凡有過節,即隨其所動經臟之氣而妄起。

 

又或腎水不足,或精血傷敗,不能製其五陽之火獨光。

 

或中土虛衰,不能提防下氣之逆,則龍雷之火得此震動於巔。

 

諸火上至於頭,輕則旋轉為眩暈,重則搏擊而為痛矣。

 

薛立齋曰︰頭目眩運,丹溪先生曰︰眩者言其黑運旋轉,其狀目閉眼暗,身轉耳聾,如立舟車之上,起則欲倒。

 

蓋虛極乘寒得之,亦不可一途而取軌也。

 

若風則有汗,寒則掣痛,暑則熱悶,濕則重滯,此四氣乘虛而眩運也。

 

若鬱結生痰而眩運者,此腎虛氣不歸元也。

 

若吐衄崩漏而眩運者,元氣虛也,正元飲下黑錫丹。

 

傷濕頭暈,用腎著東加川芎。

 

有痰用青州白丸子。

 

頭風,風熱也,久則目昏;偏頭風,相火也,久則目緊便澀,皆宜出血以開表之。

 

竊謂前症肝虛頭暈,用鉤藤散;腎虛頭暈,六味丸。

 

頭暈吐痰,養正丹,不應,八味丸。

 

血虛四物參、蒼、白朮,不應,當歸補血湯。

 

氣虛,四君歸、,不應,補中益氣湯。

 

肝木實,瀉青丸;虛,地黃丸,不應,川芎散。

 

脾氣虛,二陳參、朮、柴、升,不應,益氣東加茯苓、半夏。

 

脾胃有痰,半夏白朮天麻湯。

 

風痰上涌,四神散。

 

發熱惡寒,八物湯。

 

七情氣逆,四七湯。

 

傷寒而暈,除濕湯。

 

朱丹溪曰︰頭眩,痰挾氣虛並火。

 

治痰為主,挾補氣藥及降火藥。

 

無痰則不作眩。

 

左手脈數熱多,肺澀有死血。

 

右手脈實有痰積,脈大是久病之人。

 

氣血俱虛而脈大,痰濁不降也。

 

頭痛多主於痰,痛甚者火多。

 

有可吐者,可下者。

 

頭痛可用川芎。

 

如不愈,各加引經藥︰太陽川芎,陽明白芷,少陽柴胡,太陰蒼朮,少陰細辛,厥陰吳茱萸。

 

肥人是濕痰,宜半夏、蒼朮;瘦人是熱,宜酒製黃芩、防風。

 

感冒頭痛,宜羌活、 本、芷。

 

風熱在上,宜天麻、蔓荊子、台芎、酒芩。

 

肥白人是氣虛,宜黃 、生地、南星、秘藏安神湯。

 

形瘦蒼黑是血虛,宜芎、歸、酒芩。

 

如苦頭痛,用細辛。

 

頂巔痛,宜本、防風、柴胡。

 

且如太陽頭痛,惡風,脈浮緊,川芎、羌活、獨活、麻黃之屬為主;少陽頭痛,脈弦細,往來寒熱,柴胡為主;陽明頭痛,自汗,發熱惡寒,脈浮緩長實,升麻、葛根、石膏、白芷為主;太陰頭痛,必有痰,體重,或腸痛,脈沉緩,以蒼朮、半夏、南星為主;少陰頭痛,足寒氣逆,為寒厥,其脈沉細,麻黃、附子、細辛為主;厥陰頭痛,或吐痰沫,厥冷,其脈浮緩,吳茱萸湯主之。

 

血虛頭痛,川芎、當歸為主;氣虛頭痛,參、 為主;氣血俱虛頭痛,調中益氣,內加川芎、蔓荊子、細辛,其效如神。

 

頭風,屬痰者多,有熱,有風,有血虛。

 

在左屬風,薄荷、荊芥;屬血虛,川芎、當歸。

 

在右屬痰,蒼朮、半夏;屬熱,酒芩為主;又,屬濕痰,川芎、南星、蒼朮。

 

偏頭風,在左屬風者,荊芥、薄荷,此二味即是治之至藥。

 

須要察其兼見何症而佐使之,如有痰,即以二陳治痰而佐之。

 

察識病情,全在活法。

 

王海藏曰︰頭汗出,劑頸而還,血証也。

 

額上偏多,何謂也?曰︰首者,六陽之所會也,故熱蒸熏而頭汗出也。

 

額上偏多,以部分,左頰屬肝,右頰屬肺,鼻屬中州,頤屬腎,額屬心。

 

三焦之火,涸其腎水,溝渠之餘,迫而上入於心之分,故發為頭汗。

 

而額上偏多者,屬心之部,而為血証也。

 

飲酒飲食頭汗出者,亦血症也。

 

至於雜症,相火迫腎水上行,入於心,為盜汗,或自汗,傳而為頭汗出者,或心下痞者,俱用血症例治之,無問傷寒、雜症。

 

酒積下之而心下痞者,血症也,何以然?曰︰下之亡陰。

 

亡陰者,則損脾胃而亡血。

 

氣在胸中,以亡其血。

 

陷在心之分也,故心下痞。

 

世人以為血病,用氣藥導之,則痞病愈甚。

 

而又下之,故變為中滿膨脹。

 

非其治也。

 

獨益中州脾土,為血藥治之,其治無以加矣。

 

王節齋曰︰久頭痛,略感風寒便發,寒月須重綿濃帕包裹者,此屬鬱熱,本熱而標寒。

 

世人不識,率用辛溫解散之劑,暫時得效,誤認為寒。

 

殊不知因其本有鬱熱,毛竅常疏,故風寒易入,外寒束其內熱,閉逆而為痛。

 

辛熱之藥,雖能開通閉逆,散其標之寒邪,然以熱濟熱,病本益深,惡寒益甚矣。

 

惟當瀉火涼血為主,而佐以辛溫散表之劑,以從法治之,則病可愈而根可除也。

 

戴院使曰︰有頭風眩暈,不可謂其無痛而不以為風。

 

切宜詳審,未可遽作虛治,若投補劑愈甚。

 

別又無疾,又非諸般病後,卒然得此,是風暈分曉,宜小續命東加全蠍三四個。

 

眼眶骨痛,有二症︰有肝虛而痛,才見光明,則眶骨痛甚,宜生熟地黃丸;又有肝經停飲一証,發則眉棱骨痛,眼不可開,晝靜夜劇,宜導痰飲,或芎辛湯去茶芽,或二陳湯吞青州白丸子。

 

張介賓曰︰頭痛,須先審久暫,次辨表裡。

 

暫痛必因邪氣,久病必兼元氣。

 

暫痛有表邪,治宜疏散,忌清降;有裡邪,治宜清降,忌升散。

 

久病者或發或愈,或表虛,微感則發;陽勝,微熱則發;或水虧於下,虛火乘之;或陽虛於上,陰寒勝之而發,所重元氣。

 

此大綱也。

 

亦有暫病而虛,久病而實,當以脈証辨之。

 

火邪痛,諸經有之,陽明為最。

 

無表邪者,白虎東加生地、麥冬、木通、澤瀉。

 

他經則芩、連、知、柏。

 

治火不宜佐以升散,外邪之火,可散而去;內鬱之火,得升愈熾矣。

 

張景岳曰︰眩運一証,河間取《內經》諸風掉眩,皆屬於肝。

 

丹溪曰︰痰在上,火在下,火炎上而動其痰,無痰不能作眩也。

 

據此二說,則凡眩運,無非風火痰症也。

 

然痰飲之症,軒岐絕不言此,但曰上氣不足,頭為之傾,目為之眩;曰上虛則眩;曰督脈虛則頭重高搖;曰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而眩冒。

 

凡此,豈皆痰症耶?丹溪以無痰不能作眩,余則以為無虛不能作眩。

 

當以治虛為主,而兼酌其標。

 

且頭痛之與頭眩,有虛實之辨。

 

《內經》分別甚明,曰︰頭痛巔疾,上實下虛,為厥巔疾。

 

此以邪氣在上,所以為痛,故曰上實也。

 

若至眩運,則曰上氣不足,又曰上虛則眩,未聞言上之實也,豈非頭眩為上虛証耶?諸家以氣逆奔上,下虛上實,何與《內經》相反若此?夫眩運之症,或為頭重,或為眼黑,或腦髓旋轉,不可以動。

 

求其言實之由,不過以頭重。

 

不知頭本不重於往日,惟不勝其重者,乃甚於往日耳。

 

上力不勝,陽之虛也,豈上實乎?然頭眩猶有大小之異。

 

今人氣稟薄弱,或勞倦酒色,忽有耳鳴如磨,頭眩眼黑,倏頃而止者,乃人所常有之事。

 

至於中年之外,多見眩仆卒倒等症,亦人所常有之事。

 

但忽運即止者,皆謂頭運眼花;卒倒不醒者,必謂中風、中痰。

 

不知忽止者,以氣血未敗,故旋見旋止,即小中風也。

 

卒倒而甚,以根本既虧,故遽病而難復,即大頭眩也。

 

於此察之,是風非風,是痰非痰,虛實從可悟矣。

 

然頭眩雖屬上虛,不能無涉於下。

 

蓋上虛者,陽中之陽虛也;下虛者,陰中之陽虛也。

 

陽虛宜治其氣,四君子、異功散、歸脾湯、補中益氣湯;陰虛宜補其精,左歸、右歸、四物等湯主之。

 

故伐下者,必枯其上;滋苗者,必灌其根。

 

當以兼補氣血為最。

 

兼火清火,兼痰清痰,有氣順氣,在乎因機應變,無不當以治虛為先也。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3 13:51 , Processed in 0.19237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