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41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今醫統大全 幼幼匯集(上) 諸熱候第二十六2524】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28 09:35:1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古今醫統大全 幼幼匯集(上) 諸熱候第二十六2524

 

 

小兒氣稟純陽,臟腑易得生熱,陰陽氣遷,熏蒸於外,致令身熱也。

 

肝熱則兩眼赤腫,流淚羞明,或生翳瘴。

 

心熱則口內生瘡,小便赤,淋瀝不通。

 

肺熱則鼻衄不止,大便秘結。

 

脾熱則生重舌木舌,流涎流沫。

 

胃熱則口作臭。

 

腎熱則耳聾,或出膿血。

 

至於五臟蘊蓄風熱毒風,令兒面赤如緋,五心煩熱,四肢溫壯,痰涎壅盛,目澀多渴,上沖咽喉,則與氣血相搏,結聚壅盛而成喉閉也。

 

大抵小兒多因熱生風,風生驚。

 

欲兒無病,先清其熱,此所謂拔本塞源者也。

 

楊氏曰︰小兒病,惟熱居多。

 

夫熱有潮熱、驚熱、夜熱、餘熱、實熱、虛熱、表熱、裡熱、食熱、疳熱、壯熱、煩熱、氣熱、血熱、積熱、鬱熱、風熱、客熱、癖熱、瘡疹熱,諸熱大同而小異。

 

熱之始發,必有所因也。

 

潮熱者,發歇有時。

 

驚熱者,顛叫恍惚。

 

夜熱者,夕發旦止。

 

餘熱者,寒邪未盡。

 

實熱者,壯盛壅滯。

 

虛熱者,氣血俱虛,脾胃虛熱。

 

表熱者,輕手按之便覺,或因腠理感傷。

 

裡熱者,大便秘結,小便赤黃。

 

食熱者,濃味之變,乳母所遺。

 

疳熱者,腹大面黃,身熱形瘦。

 

壯熱者,一向不止。

 

煩熱者,心燥不安。

 

積熱者,頰赤口瘡。

 

風熱者,汗出風熱。

 

客熱者,去來不定。

 

癖熱者,腹中有塊。

 

鬱熱者,怫熱悶亂。

 

痰熱者,涎嗽引飲。

 

瘡疹熱者,耳、鼻尖冷。

 

諸証得之,各有所歸,其間或有三兩証交互者,宜隨其輕重而處治之。

 

《脈經》曰︰小兒脈沉而數者,骨間熱。

 

浮大而數為風熱。

 

小兒八至九至為發熱。

 

《難經》曰︰熱病之脈,陰陽俱浮,或浮而數。

 

心熱者,切牙上竄,面赤搖頭,瀉心湯主之。

 

肝熱者,手尋衣及亂捻物,瀉青丸主之。

 

脾熱者,熱在肌肉,遇熱尤甚,怠惰嗜臥,身熱飲水,四肢不收,瀉黃散主之。

 

肺熱者,手掐眉,日西尤甚,喘嗽寒熱,壯熱飲水,輕者瀉白散,重者涼膈散主之。

 

腎熱兩足不喜衣履,然此者,臍之下皆腎之所主,緣心氣下行於腎部,東垣滋腎地黃丸主之。

 

潮熱者,因傷寒時疫觸變邪氣,陰氣不足,陽氣有餘,陽邪暴傷,則血氣凝滯,不即流通,壅逆無歸,傳於足陽明之經,遂生潮熱,早晚兩度,或日一次,如潮水之應期也。

 

《傷寒論》云︰潮熱者實熱也,當利大便,實者大柴胡湯下之,虛者百解散汗之。

 

驚熱者,顛身發熱,面青自汗,心悸不寧,脈數煩躁,顏叫恍惚,以錢氏涼驚丸、安神丸主之。

 

夜熱者,夜間發熱,是陰中有陽邪也。

 

以《元戎》四物湯、二連湯主之。

 

實熱者,手心熱,肚背先熱,噯氣吐乳,大便酸臭,宜下積丸主之。

 

疳熱者,形瘦多渴,吃食不長肌肉,骨蒸盜汗,泄瀉無常,肚大腳弱是也。

 

宜龍膽丸、胡黃連丸、蘆薈丸之類。

 

壯熱者,一向不止,由血氣壅實,五臟生熱,蒸熨於內,則眠臥不安,精神恍惚,熏發於外,表裡俱熱,煩躁喘粗,甚則發驚,火府丹主之。

 

煩熱者,心躁不安,五心煩熱,四肢溫壯,小便赤澀,一粒金丹主之。

 

積熱者,頰赤口瘡,下盛則腰腿壅腫,表裡實,則身熱便澀,虛則汗下後仍熱也。

 

或內因酒麵煎爆,熱藥峻補,外因大暖,爐火侵逼,皆能生熱,此內外蘊積之熱,非食積熱也,宜以三黃丸、四順飲主之。

 

風熱者,汗出身熱,呵欠面赤,因其解脫,風邪所傷,客於皮毛,則惡風發熱,目澀多睡。

 

陽氣有餘,身熱無汗。

 

陰氣有餘,身寒有汗。

 

陰陽有餘,無汗而寒。

 

經曰︰汗出身熱者,風熱也,消風散、綠霞丸主之。

 

虛熱者,陰陽寒及諸熱汗下之後,耗去太過,氣血未調,飲食勞傷,致令虛熱,其候困倦少力,面色青白,泄瀉多尿,虛汗自出,恍惚神慢,噓氣軟弱。

 

又有久嗽久瀉久痢久瘧久血,以致諸疾之後成者皆虛熱也。

 

凡病久則血氣虛,氣虛則發厥,血虛則發熱,氣血皆虛則手足厥而身熱也,宜以惺惺散、四君子湯、錢氏白朮散主之。

 

客熱者為陽邪干於心也,心若受邪則熱形於額,故先起於頭面,次而身熱,恍惚多驚,聞聲驚恐,良由真氣虛而邪氣勝也。

 

邪氣既勝,真氣與之交爭,發渴無時,進退不定,如客之往來,故曰客熱,導赤散、黃連瀉心湯主之。

 

癖熱者,涎嗽飲水,由乳食下消,伏結於中,致成癖塊也,宜與白朮散滋養津液,次以珍珠丸下其痰涎,或以妙丸子磨之。

 

寒熱者証如瘧狀,陰陽相勝也。

 

先寒而後熱,陽不足;先熱而後寒,陰不足。

 

寒多而熱少,陰勝陽也;熱多而陰少,陽勝陰也;寒然相半,陰陽交攻也;寒熱隔日,陰陽乍離也。

 

陽盛發熱,陰盛發寒也。

 

其有頭痛汗出者,有嘔吐不食者,有憎寒而飲水者,壯熱而飲湯者,有筋骨疼痛者,或瀉或秘,或內寒而外熱,或內熱而外寒,又有寒而腹痛,熱而腹鳴,是有食積也。

 

因於食積者,當用白餅子下之,次行補助,以錢氏白朮散。

 

寒多熱少者,小柴胡湯加桂。

 

熱多寒少者,白虎湯。

 

寒熱相半者並用小柴胡主之。

 

血熱者每日巳午間發熱,遇夜則涼,六合湯主之。

 

痘疹熱,耳鼻尖冷是也,人參敗毒散、升麻葛根湯、參蘇飲之類。

評分

參與人數 1龍幣 +5 學習 +5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8 12:05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