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幼幼匯集(上) 驚風門第十三2510】
驚風痰熱四証用藥法小兒有熱,熱盛生痰,痰盛生驚,驚盛生風,風盛生搐,搐盛則牙關急,急甚反張上竄。
痰涎壅,牙關緊。
風熱極閉經絡,即作搐搦涎壅。
胃口悶亂,不醒,才入中脘。
手足拳攣,是諸關竅不通,百脈凝滯。
有退熱而愈者,有治痰而愈者,有治驚而愈者,有通關而愈者,皆是依証用藥,不可不究竟其所以受病。
凡病在熱,不可妄治痰;病在驚,不可妄治風;病在痰,不可妄治驚;病在風,不可妄治搐。
治法病在驚,驚由痰熱得者,只可退熱化痰,其驚自止。
病在風,風由驚作,只可利驚化痰,其風自散。
病在痰,涎急,須退熱化痰。
若還有搐,須用截風散驚。
此為活潑之治也。
治驚當分三因錢氏曰︰小兒驚搐,因傷風後得之,口中氣出熱,呵欠煩悶,手足動搖,當發散,大青膏主之。
小兒本怯,多此病也。
因傷食後得之,身體溫,多睡或吐,不思乳食而發搐,當先定搐,搐退,白餅子下之,後與安神丸主之。
惟瘡疹能發搐,風火相爭故也。
治當瀉心肝補母也。
《類萃》治小兒因傷風而得驚搐者,同大人傷風寒之類,當辨有汗無汗,陰陽二証,用大青膏、仲景小續命之類開發則愈。
傷食發搐,謂不因他証,忽然而搐,此因飲食過度,致損脾胃,故見多睡,或吐,不思乳食,脾胃既虛,引肝風,則發搐。
當先定其搐,加羌活、防風煎下瀉青丸,後用白餅子下其食,漸漸用調中丸,異功散養其氣。
或因斑疹而得搐者,蓋疹為脾虛所生,脾虛而肝旺乘之,木來勝土,熱氣相擊,動於心神,心喜為熱,神氣不安故也。
斑為心所生,心主熱,熱則生風,風屬於肝,二臟相搏,故發搐也。
宜瀉肝補其母,導赤散、地黃丸主之。
丹溪治驚風大法小兒驚風有二,急驚屬痰熱,宜涼瀉。
一云用降火下痰丸,養血藥作湯下之。
慢驚屬脾虛所主,多死,宜用溫補,一云當義脾。
世以一藥通治二驚,此甚妄也。
急驚風,熱口瘡,手心伏熱,痰嗽痰喘,並用涌法,重則用瓜蒂散,輕則用赤小豆、苦參末,須用酸 汁調服之。
候小定用通聖散,蜜丸服之,間以桑樹上桑牛陰乾為末調服,以平其風。
又以北薄荷葉、寒水石各一兩,青黛、白僵蠶、辰砂各一錢,全蠍二枚,豬牙皂角、槐角各五分為末,燈心湯和乳汁灌之。
角弓反張,目直視,因驚而致,宜南星、半夏入薑汁、竹瀝灌之,更灸印堂。
頻吐瀉者,將成慢驚,用錢氏白朮散加山藥、扁豆、炒肉豆蔻、面包煨,各一錢,入薑一片煎服。
若慢驚已作,加細辛、天麻各一錢,全蠍三個去梢,白附子八分面煨,驚而瀉,用參、苓、芍藥酒炒白朮,薑煎。
夏月加薑黃連、生甘草服之。
驚風候各有所屬小兒非時釣上眼睛是肝風驚。
白日無時喜笑,驚風在心。
夢中五指捻動,驚風在筋。
畏人恐怖,驚在脾。
夢中非時手足抽動,驚風在肝心二臟。
面色赤非時作黑,驚在腎。
無時咬人,驚風在骨。
非時手足 人,驚在三焦。
夢中吐舌,驚在心。
睡時喉中響拽,驚在肺並胃脘。
面色青白無時發熱戰,驚在脾。
無時面上黑色惡叫,驚在腎。
治驚大法有方,用藥有序,急以退熱疏風,下痰定搐開關。
當下便不可用巴豆、硝粉、腦、麝、牛黃大寒之劑下之,大黃可也,恐傷真氣元陽也。
小兒易虛易實,用溫涼之劑無過與不及。
要問前醫曾經解利不曾,又不知真假逆順,傷寒傷風,麻痘食積,變蒸熱急亦致發搐,假搐是也,各有見証可驗。
牙關不緊,若無痰潮,見其驚風,便言熱則生風,便與腦、麝、巴、霜、牛黃、輕粉,大寒毒劑截風峻取下痰,以致脾胃虛損,以傳慢候夭傷者多矣。
凡百病不可損其胃氣,醫者慎之。
曾經下後,諸病猶存,不得再下。
有驚散驚,有熱退熱,有痰利痰,壅實則去壅實。
熱退則不生痰,驚散則不生風。
壅實去,氣自平,病何由作?錢氏曰溫驚丸,涼驚丸,利驚丸,何也?虛則溫之,實則利之,熱則涼之。
通驚開關楊氏曰︰驚風搐搦,關竅不通,皆由痰塞中脘,留滯百節所致。
痰之潮塞者,氣實使之。
治風痰,當用半夏、南星、全蠍、僵蠶,亦當用蘇合香丸,同青州白丸子,同薄荷煎湯調入生薑汁灌服,蓋使氣下則痰下,痰下則關竅自通,若搐鼻不嚏者,不治。
驚風不能治証急驚眼睛翻轉,口中出血,兩足擺跳,肚腹搐動,或神緩而摸體尋衣,或証篤而神昏氣促,噴藥不下,通關不嚏,心煩忽叫者,不治。
慢驚四肢厥冷,吐瀉咳嗽,面黯神慘,鴉聲胃痛,兩脅動氣,口生白瘡,發直搖頭,眼青不轉,涎鳴喘嗌,頭軟,大小便不禁,手足一邊牽引者,皆為不治。
慢脾身冷粘汗,直臥如尸,喘嗽頭軟,背曲口禁搖頭,痰如拽鋸,面無潤澤,唇促氣粗者,不治。
通治驚風諸劑 通關劑 治小兒驚風搐搦,關竅不通。
南星(炮,一錢) 豬牙皂角(二錠,燒存性) 僵蠶(炒,一錢) 麝香(一字)赤腳蜈蚣(一條,炙) 上為細末,以指點薑汁,蘸藥少許擦牙,或用物引滴入藥兩三點,涎自出,口自開。
噴驚散 治小兒一切驚風,不省人事,牙關緊者,吹鼻立醒。
半夏(一錢) 豬牙皂角(半錢) 上為末,用一豆許,用管子吹入鼻,立醒。
青州白丸子 治一切驚風,風痰壅盛。
半夏(泡,七次) 川烏(去皮臍,半兩) 南星(三兩) 白附子(半兩)上搗羅為末,以生絹袋盛,用井花水擺,浮出者,更以手擦,令出。
如有渣,更研,再入絹袋擺盡為度,放瓷盆中晒,夜露至曉,棄水,別用井花水攪,又晒至來日早,再換新水攪,如此三次。
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去水晒乾,候如玉片,碎研,以糯米粉煎粥,丸如綠豆大。
初服五丸,加至十丸,生薑湯下,不拘時。
蘇合香丸 治小兒一切驚証,用此開關利竅。
蘇合香油(入安息油內,各一兩) 安息香(別為末,無灰酒一升,熬成膏) 薰陸香(別研,一兩) 青木香 白檀香 沉香 丁香 麝香 白朮 烏犀屑 朱砂(研水飛) 訶梨勒(煨去皮)香附子(炒) 蓽茇(各二兩) 龍腦(五錢) 上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一丸,薑湯化下。
鎮驚丸小兒急慢痰壅,手足抽掣,口眼喎斜,煩躁生嗔,精神昏悶,常服寧心鎮驚,疏風順氣俱用。
人參 甘草(半生半炙) 茯神 僵蠶(去嘴炒) 枳殼(麩炒,各五錢) 白附子(炮)膽南星(炒) 茯苓 硼砂 牙硝 朱砂(飛。
各錢半) 全蠍(去尾十個) 麝香(一字) 上為細末,糯米糊丸,芡實大,薑湯或麥門冬湯化下。
消驚丸 治小兒驚風,鎮心利痰解熱。
人參 天麻 茯苓 朱砂(水飛) 全蠍(去毒炒) 僵蠶(去嘴炒) 羚羊角(鎊)犀角 天南星(牛膽製,四錢) 麝香(一字) 上為極細末,煉蜜丸,如芡實大,用菖蒲煎湯研化,食後服。
牛黃清心丸 治小兒四証八候,去風痰,散驚熱。
南星 半夏 白附子 川烏(炮,各一兩) 川鬱金(五錢)上五味作粗未,用臘月黃牛膽三個,取汁和藥入膽內,扎定縣當風處三月取出,入添馬牙硝、朱砂、雄黃、硼砂一錢,腦麝少許。
如膽藥一兩,硝砂四味各一錢,稀麵糊丸,黍米大,薄荷湯送,一歲十丸。
大牛黃清心丸 治小兒諸風,狂亂驚癇,痰涎壅塞,精神昏 。
牛黃 羚羊角(鎊,各一錢) 芍藥(炒) 防風 白朮 麥門冬 黃芩(炒,各錢半)當歸(半錢) 人參 蒲黃(炒) 神曲(炒,各錢半)犀角(鎊,一錢) 山藥(炒,七錢) 肉桂(一錢) 白蘞(七錢) 甘草 雄黃(水飛,八分)龍腦(半錢) 乾薑(炮七分) 茯苓 川芎(炒,錢半) 桔梗 杏仁(去皮尖麵炒,去面研成膏)柴胡(炒,各一錢三分半) 麝香(一字) 阿膠(炒成珠,一錢半) 棗(去核,十個,研成膏)大黑豆(炒,一錢半) 上為細末,煉蜜丸,芡實大,竹葉煎湯研化服。
抱龍丸抱者,保也。
龍者,肝也。
肝應東方青龍木,木生火,謂生我者,父母也。
肝為母,心為子,母安則子安,況心藏神,肝藏魂,神魂既定,驚從何生?故曰抱龍丸。
理小兒諸驚,四時感冒,瘟疫邪熱,煩躁不寧,痰嗽氣急,瘡疹欲出,發搐並宜用此。
常服驅風化痰,解鎮心熱,和脾胃,益精神,鎮虛驚恐怖譫語。
人參 天竺黃 琥珀 檀香 茯苓(各一兩五錢) 甘草(炙,三兩) 枳殼(炒) 枳實(炒)辰砂(飛,五兩) 山藥(炒,一斤) 牛膽南星(炒,一兩) 金箔(一百片) 上為極細末,隨手新汲水和勻,如芡實大,陰乾。
治法︰用蔥白煎湯,或薄荷湯,痰壅咳甚,生薑湯,痘疹瘡見形,有驚,白湯下。
心悸不安,燈心湯入珍珠末一分和勻,不拘時服。
定志丸 治小兒驚風已退,神志未定,以此調之。
琥珀 茯神 人參 遠志(薑製焙) 白附子 天麻 麥門冬 酸棗仁 甘草(炙,等分為末)上煉蜜丸,皂角子大,朱砂為衣。
每服一丸,薄荷湯調下。
龍虎壽生丹 治小兒急慢驚風諸証。
全蠍(去毒炒,十四個) 天麻(煨,二錢) 僵蠶(去嘴炒) 辰砂(水飛) 膽南星 白附子(炮)白花蛇肉(酒浸去骨,各一錢) 防風(二錢) 代赭石(醋,七次) 鐵華粉(各半錢)龍腦(一字) 麝香(一字)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芡實子大,金箔為衣。
用薄荷煎湯研化,不拘時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