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9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今醫統大全 內傷門 藥方1049】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25 20:45:3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古今醫統大全 內傷門 藥方1049

 

 

(東垣)補中益氣湯 治內傷勞役,元氣下陷發熱,一切內虛,口不知味,四肢無力,倦怠嗜臥,蒸蒸發熱者,服一二劑氣利微汗而愈。

 

黃 (熱甚者,一錢) 人參(一錢) 白朮 當歸(各七分) 陳皮 甘草(炙,各五分)升麻 柴胡(各二分) 上咀,水二盞煎一盞,去渣溫服。

 

傷重者二服而愈。

 

按東垣立方本旨云︰夫脾胃虛者,因飲食勞倦,心火亢甚而乘其土位,其次肺氣受邪,須用黃 最多,人參、甘草次之。

 

脾胃一虛,肺氣先絕,故用黃 以益皮毛而閉腠理,不令自汗上喘氣短,損其元氣,人參以補之。

 

心火乘脾,炙甘草之甘溫以瀉火熱而補脾胃中元氣。

 

若脾胃急痛,腹中急縮者,宜多用之。

 

經云︰急者緩之。

 

白朮、甘草,甘溫除胃中熱,利腰臍間血。

 

胃中清氣在下,升麻柴胡以引之。

 

黃 、甘草甘溫之氣味上升,能補衛氣之散解而實其表也,又緩帶脈之縮急。

 

二味苦乾,味之薄者,陰中之陽,引清氣上升也。

 

氣亂於胸中,為清濁相干,用去白陳皮以理之,又能助陽氣上升以散滯氣,助諸甘辛為用也。

 

脾胃氣虛,不能升浮,為陰火傷其生發之氣,榮血大虧,榮氣不營,陰火熾盛,是血中伏火,日漸煎熬,血氣日減。

 

心主血,血減則心無所養,致使心亂而煩,病名曰 。

 

者,心惑而煩悶不安也。

 

故加辛甘微溫之劑生陽氣,陽旺則能生陰血。

 

更以當歸和之,少加黃柏以救腎水,能瀉陰中之伏火。

 

如煩不止,少加生地黃補腎水,水旺而心火自降。

 

如氣浮心亂,以朱砂安神丸固之則愈。

 

頭痛加蔓荊子(三分),痛甚加川芎(五分)。

 

頂痛腦痛加 本(五分)、細辛(三分)。

 

諸頭痛並用此四味足矣。

 

頭痛有痰,沉重惰倦者,乃太陰痰厥頭痛,加半夏(五分)、生薑(三分)。

 

耳鳴目黃,頰頷腫,頸肩 肘臂外後 痛,面赤脈洪大者,以羌活(一錢)、防風(七分)、本(五分)、甘草(五分)、益元氣而瀉火邪。

 

若更煩亂,如腹中或周身有刺痛皆血澀不足,加當歸身(五分)。

 

精神短少加人參(五分)、五味子(二十粒)。

 

嗌痛項腫,脈洪大面赤者,加黃芩、甘草(各三分)、桔梗(七分)。

 

口乾咽乾者加干葛(五分),升引胃氣上行以潤之。

 

夏月咳嗽者加五味子(二十五粒)、麥門冬(五分)。

 

冬月咳嗽加不去根節麻黃(五分),秋涼亦加之。

 

夏月天溫咳嗽加佛耳草、款冬花(各五分)。

 

久病痰嗽,肺中伏火,去人參黃,以防痰嗽增益耳。

 

食不下,乃胸中胃上有痰或氣澀,加青皮、木香(各三分)、陳皮(五分),此三味為法。

 

冬月加益智仁、草豆蔻(各五分),夏月加黃芩、黃連(各五分)。

 

春初猶寒,少加辛熱之劑以補春氣之不足,為風藥之佐,益智仁、草豆蔻是也。

 

心下痞悶加枳實、黃連(各一錢)。

 

腹中痞加枳實、木香、砂仁(各五分)、濃朴(七分)。

 

如天寒,少加乾薑或桂。

 

能食而心痞者,加黃連、枳實(各三分)。

 

脈緩有痰而痞,加半夏、黃連(各八分)。

 

脈弦四肢滿,便難而心下痞,加黃連(五分)、柴胡(七分)、甘草(三分)。

 

腹中痛加白芍藥(五分)、甘草(三分)。

 

如惡寒冷痛,加中桂(五分)。

 

夏月腹痛,不惡寒,惡熱者,加黃芩、甘草(各五分)、芍藥(一錢),以治時熱也。

 

如腹痛在寒涼時,加半夏、益智、草豆蔻之類。

 

腹中痛,惡寒而脈弦者,是木來克土也,小建中湯主之。

 

如脈沉細,腹中痛,是水來侮土也,以理中湯主之。

 

如脈緩體重節痛,腹脹自利,米穀不化,是濕勝,以平胃散主之,蒼朮苦辛能瀉濕,乾薑辛熱,能於土中瀉水,芍藥味酸,能於土中瀉木。

 

脅下痛或脅下急縮,俱加柴胡(三分,甚加五分),甘草(三分)。

 

臍下痛加熟地黃(五分)。

 

如不已,乃大寒也,加肉桂(五分)。

 

朱砂安神丸 治內傷虛火上熾,心神不寧,夜不得寐。

 

朱砂(五錢,另研水飛為衣用) 甘草(五錢五分) 黃連(酒洗,六錢)當歸(二錢半) 生地黃(二錢)上除朱砂四件共為細末,湯泡蒸餅丸,如黍米大。

 

朱砂為衣,每服十五丸或廿丸,津咽下。

 

食後或溫水涼水少許送下。

 

《內經》曰︰熱淫所勝,治以甘寒,以苦瀉之。

 

以黃連之苦寒去心煩除濕熱為君,以甘草、生地黃之甘寒瀉火補氣滋生陰血為臣,以當歸身補其血不足,朱砂納浮溜之火而安神明也。

 

調中益氣湯其脈弦洪緩,而沉按之中之下得一澀,其証四肢倦怠,肢節煩痛,難以屈伸,身體沉重,煩心不安,忽肥忽瘦,口失滋味,大小便清利而數,或飲下便瀉,或大便澀滯不行,一二日一見。

 

夏月飧泄,米穀不化。

 

或便後見血見白膿,胸滿短氣,膈咽不通。

 

或痰嗽稠粘,口中沃沫,耳鳴耳聾,目中溜火,熱擁頭目,不得安臥,嗜臥無力,不思飲食。

 

人參(五分) 黃耆(一錢) 蒼朮 甘草(各五分) 柴胡(此味為上氣不足,胃氣與脾氣下溜乃補,從陰養陽也) 升麻 橘紅(如腹中氣不得轉運,更加一分) 木香(各二分) 上咀作一服,水二盞煎一盞,空心溫服。

 

寧心絕思,藥必神效。

 

蓋病在四肢,血脈空腹在旦也。

 

時顯熱躁,乃下元陰火蒸蒸發熱,加生地黃(二分)、黃柏(三分)。

 

大便虛坐不得,或了而不了,腹中逼迫,血虛血澀也,加當歸身(三分)。

 

身體沉重,雖小便數多,亦加茯苓(二分)、蒼朮(一錢)、澤瀉(五分)、黃柏(三分)。

 

胃氣不和加半夏(五分)、生薑(三片)。

 

有痰加生地黃(二分),以製半夏之毒。

 

痰厥頭痛,非半夏不能除。

 

此足太陰脾經所作也。

 

兼躁熱,加黃柏、生地黃(各二分)。

 

如無以上証,只服前藥。

 

春夏腹痛加白芍藥(三分)。

 

惡熱而渴,或腹痛者,便加芍藥(五分) 生黃芩(二分)。

 

如惡寒腹中痛,加桂心(三分),去黃芩,名桂枝芍藥湯。

 

冬月腹痛不可用芍藥,蓋其性大寒也。

 

只加乾薑(二分),或加半夏五七分,以生薑製之。

 

秋冬之月,胃脈四道為衝脈所逆,並脅下,少陽脈二道而反上行,病名厥逆。

 

《內經》曰︰逆氣上行,滿脈去形。

 

明七神昏絕,離去其形而死矣。

 

其証氣上沖咽不得息,而喘息有音,不得臥,加吳茱萸(五分)。

 

夏月有此証為大熱也。

 

蓋此病隨四時為寒熱溫涼,宜以酒 、酒連、酒知母等分為細末,熱湯為丸,每服二百丸,空心白湯送下。

 

仍多飲熱湯,服畢少時,便以美膳壓之,使不令胃中停留,直至下焦,以瀉衝脈之邪也。

 

大抵治飲食勞倦,所得之病,乃虛勞七損証也,當用溫平甘多辛少之藥治之,是其本法也。

 

升陽順氣湯因飲食不節,勞役所傷,腹脅滿悶短氣,遇春即口淡無味,遇夏雖熱猶有惡寒,飢則常如飽,不喜食冷物。

 

人參(三分) 黃耆(一錢) 半夏(六分) 甘草(炙二分) 草豆蔻(四分) 神曲(炒)升麻 柴胡(各三分) 當歸身 陳皮 黃柏(各四分)上水二鐘,薑三片,煎一鐘,去渣食前溫服。

 

夫脾胃不足之証,須用升麻柴胡苦平味之薄者,陰中之陽引脾胃中清氣行於陽道及諸經,生發陰陽之氣,以滋春氣之和也。

 

又引參、耆、甘草甘溫之氣味上行,充實腠理,使陽氣得衛外而為固也。

 

凡治脾胃之藥多以升陽補氣名之者,此也。

 

升陽補氣湯 治飲食不時,飢飽勞役,胃氣不足,脾氣下溜,氣短無力,不能寒熱,早飯後轉增昏悶,頻要眠睡怠惰,四肢不收,懶倦動作,五心煩熱。

 

濃朴(薑炒,三分) 升麻 羌活 白芍藥 獨活 防風 甘草(炙) 澤瀉(各五分)柴胡(一錢二分) 生地黃(七分半) 上咀,作一服,水一盞,薑三片、棗一枚,煎一盞,去渣食前溫服。

 

腹脹及腹中窄狹,加濃朴一倍。

 

腹中似硬,加砂仁三分。

 

升陽益胃湯 治脾胃虛則怠惰嗜臥,四肢不收。

 

時直秋燥令行,濕熱少退,體重節痛,口燥舌乾,飲食無味,大便不調,小便頻數,食不消,兼見肺病,洒淅惡寒,慘慘不樂,面色惡而不和,乃陽氣不升故也,當以升陽益胃主之。

 

羌活 獨活 防風(各三分。

 

以秋旺故以辛溫之藥瀉之) 柴胡 白朮 茯苓(渴者不用)澤瀉(各四分) 黃耆(錢半) 人參 半夏(製) 甘草(炙。

 

各六分) 黃連(二分) 陳皮白芍藥(各五分)何故秋旺用人參、白朮、芍藥之類反補肺?蓋為脾胃虛則肺最受邪,故因時而補,易為力也。

 

上咀,作一服,水一鐘、薑三片、棗一枚,煎一鐘,去渣溫服。

 

服藥後,如小便罷而病加增劇,是不宜利小便,當去茯苓、澤瀉。

 

如方喜食,一二日不可飽食,恐胃再傷,以藥力尚少,脾胃之氣不得轉運升發也。

 

須薄滋味之食,或美食助其藥力,益升浮之氣,而滋其胃氣,慎不可淡食以損藥力而助邪氣之降沉也。

 

可以少役形體,使胃與藥得轉運升發,慎毋勞役,使氣復傷。

 

若胃氣稍強,少食加果以助藥力。

 

經云︰五果為助是也。

 

參朮調中湯瀉熱補氣,止嗽定喘,和脾胃,進飲食。

 

白朮(五分) 黃耆(四分) 桑白皮 陳皮(去白) 人參(各二分) 麥門冬 青皮(去穰)甘草(炙) 地骨皮 白茯苓(各二分) 五味子(十二粒) 上咀,作一服,水二鐘煎一鐘,溫服,早飯後忌勞役多言。

 

雙和散 治虛勞少力,補血益氣。

 

川芎 當歸 熟地黃(各一兩) 芍藥(二兩) 黃耆(一兩) 官桂 甘草(各七錢)上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二鐘、薑三片、棗二枚,煎八分,溫服。

 

當歸補血湯 治肌膚燥熱,因渴引飲,目赤面紅,晝夜不息,脈洪大而虛,重按全無。

 

經曰︰脈虛血虛。

 

又云︰血虛發熱証象白虎湯証,惟脈不長,實為辨耳。

 

誤服白虎湯必死。

 

此病得之勞役。

 

黃 (一兩) 當歸(二錢,酒浸) 上咀,作一服,水鐘半煎八分,食前溫服。

 

(節齋)雜著方 治勞苦用力過多,預服數帖,防後發熱。

 

人參 黃耆(炙。

 

各錢半) 陳皮 白朮(各一錢) 麥門冬(去心,五分) 五味子(二十粒)甘草(炙,七分) 甚者加附子(四分)上作一服,水鐘半,加薑棗,煎八分,溫服。

 

茯神湯 治勞心思慮傷損精神,頭眩目昏,心虛氣短,驚悸煩熱。

 

茯神(去心) 酸棗仁(炒研) 人參 當歸(各一錢) 麥門冬(去心,八分) 五味子(十五粒) 芍藥 生地黃 川芎 陳皮 山梔仁(炒) 甘草(各六分)上水鐘半,薑三片,煎八分,溫服。

 

(東垣)門冬清肺飲 治脾胃虛弱喘促,精神少,或衄血吐血,宜服此。

 

紫菀茸(一錢) 人參 黃耆 當歸 芍藥 麥門冬(各七分) 甘草(五分) 五味子(九粒)上作一服,水鐘半煎八分,食後溫服。

 

寬中喜食無厭丸(一名寬中進食丸)滋形氣,喜飲食。

 

白朮(炒) 神曲 麥 (麵炒黃,一兩) 半夏(製) 豬苓(各七錢) 澤瀉 白茯苓橘紅(各三錢) 草豆蔻(濕麵裹煨) 砂仁 人參 乾薑 甘草(炙,各三錢) 青皮 枳實(各一錢)木香(一錢) 上為細末,湯浸蒸餅丸,如小豆大。

 

每服三十丸,食後米飲下。

評分

參與人數 1龍幣 +5 學習 +5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8 23:56 , Processed in 0.12596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