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32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三因極一病証方論-卷之十-瘰証治】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23 09:26:5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三因極一病証方論-卷之十-瘰証治

 

瘰証治夫九漏形疹皆瘰癧,於項腋之間,發作寒熱,其根在臟腑。

 

《千金》所敘,雖名九漏,《別錄》方証,其名更多。

 

野狼漏根於肝,得之憂怒;鼠漏根於胃,得之食鼠毒;螻蛄漏根於大腸,得之食果;蜂漏根於脾,得之飲流水有蜂毒;蚍蜉漏根於腎,得之食中有蚍蜉毒;蠐螬漏根於心,得之喜怒哭泣;浮蛆漏根於膽,得之思慮;瘰癧漏根於腎,得之新沐發;轉脈漏根在小腸,得之驚臥失枕。

 

此等因証,文義不明,未知所始。

 

若以理例較之,怒根在肝,鼠毒在胃,食瓜果在大腸,蜂水在脾,姑且通俗易曉。

 

如轉脈因驚,根當在膽,卻云在小腸;浮蛆因思慮,根當在脾,卻云在膽;瘰癧因沐發,亦不當在腎,名義不通,似難考據。

 

又況哭泣得蠐螬之名,思慮則浮蛆之名,此尤不可曉也。

 

其外更有風漏、冷漏、蠍漏、蟻漏、蜣螂漏、蚯蚓漏、蝦蟆漏等,名狀不一,諒皆出於土俗隨象命名耳,難以考據。

 

治之法,觀其未著於肌肉,而外為膿血者,從本引末,可使衰去,針之灸之,敷之角之,從其所因,宣通本臟,皆有成法。

 

《千金》又有決死生,反其目,視其中,有赤脈從上下貫瞳子,見一脈,一歲死;見一脈半,一歲半死;二脈,二歲死;三脈,三歲死,赤脈不下貫瞳子可治。

 

雖有是說,驗之病者,少有是証,亦難考據。

 

此往往是三陽傳諸陰經方有之,若本臟發,未必有是,學人知之。

 

必勝丸治瘰癧,不以年深日近,及腦後兩邊,有小結連複數個;兼勞瘵腹內有塊。

 

鯽魚(一個,去腸肚並子,入雄黃一粒雞子大,砂一錢在腹內,仰安魚於炭火上燒煙盡,取出,以全蜈蚣一條、蓬朮半兩、梔子五個、皂角二挺,並燒蓖麻子五個,去皮,燈上燒,更用黃明膠三文,皂角二挺去皮酥炙) 上為末,別用皂角二挺去皮捶碎,以水三碗揉汁,去滓,煮精羊肉四兩,爛軟,入輕粉五匣、男子乳汁半兩,同研成膏,和藥末丸,如綠豆大,朱砂為衣。

 

溫酒侵晨下十丸,日一服,至晚,下肉疙瘩子。

 

若項有五個,則以五服藥取之;視其所生多少,以為服數,既可更進數服。

 

如熱毒瘡癤未有頭腦者,一服亦須消散。

 

白花蛇散治九漏瘰癧,發於項腋之間,憎寒發熱,或痛或不痛。

 

白花蛇(酒浸軟,去皮骨,焙乾秤,二兩) 生犀(鎊,半錢) 黑牽牛(半兩,半生半炒) 青皮(半兩) 上為末。

 

每服二錢,膩粉半錢研勻,五更糯米飲調下,巳時利下惡物,乃瘡之根也。

 

更候十餘日,再進一服。

 

忌發風壅熱物。

 

如已成瘡,一月可效,用之神驗。

 

四聖散治瘰癧。

 

用花蛇散取轉後,須用此補之,永去根本。

 

海藻(洗) 石決明( ) 羌活 瞿麥穗(各等分) 上為末。

 

每服二錢,米湯調下,日三服,下清水盡為妙。

 

蝸牛散治瘰癧,潰與未潰,皆可貼。

 

蝸牛(不拘多少,以竹索串,瓦上曬乾,燒存性) 上為末,入輕粉少許,豬骨髓調,用紙花量病大小貼之。

 

一法,以帶殼蝸牛七個,生取肉,入丁香七枚於七殼內,燒存性,與肉同研成膏,用紙花貼之。

 

旱蓮子丸治少長臟氣不平,憂怒驚恐,諸氣抑鬱,結聚瘰癧,滯留項腋;及外傷風寒燥濕,飲食百毒,結成諸漏,發作寒熱,遍於項腋,無問久近,悉主之。

 

旱蓮子 連翹子 威靈仙 何首烏 蔓荊子 三棱(醋浸濕,紙裹煨) 赤芍藥(各一兩)木香(二兩) 大皂角(三挺,刮去皮,酥炙;無酥,用羊脂炙) 上為末,糊丸,梧子大。

 

建茶清下三十丸至五十丸,日三服;小兒量與之,食後服。

評分

參與人數 1龍幣 +5 學習 +5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6 19:05 , Processed in 0.370093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