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64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老子道德經第二十三章學習心得】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5-8 22:26:2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老子道德經第二十三章學習心得

 

學習之前個人見解如下:

 

希言自然.

 

少說話起源的地方正確。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墮落習俗沒有結局日子,急速降落沒有結局的一天。


熟為此?

 

技術精巧發展、潛力這裡?

 

天地.

 

自然本質.


天地上不能久,而況於人?

 

自然本質範圍不能夠時間的長遠,何況是人?

 

故從事而道者,道德之;

 

有意的跟隨做方法的人或者事物,一種哲學的理想境界或思想、學說人類共同遵循的規範;

 

同於德者,德德之;

 

沒有差異在人類共同遵循的規範,好的修養、品行人類共同遵循的規範.


同於失者,道失之.

 

一樣在丟掉遺落人或者事物,哲學的理想境界或思想、學說違背不符合標準.


信不足,有不信.

 

消息沒有完全的,不確定沒有憑證.

 


11月29日晚19點經過老師解惑後,個人認為正確的直譯應該如下:

 

希言自然.


盼望學說言論起源的地方正確.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墮落習俗没有結局日子,急速自上下落没有結局的一天.

 

熟為此?


精詳這個嗎?

 

天地.


自然本质.

 

天地上不能久,而況於人?

 

自然本质範圍不可以時間的長遠,並且比擬比較人?

 

故從事而道者,道德之;

 

所以依照人類所做所為開始狀態,一種哲學的理想境界或思想、學說規範;

 

同於德者,德德之;

 

一樣在信念意念狀態,好的修養品行共同遵守的的規範;

 

同於失者,道失之.

 

一樣在丟掉遺落狀態,哲學的理想境界或思想、學說違背不符合標準.

 

信不足,有不信.


憑證沒有完全,存在不可靠.

 

通過學習前後比對,發覺自己對本文的理解與老師的理解還是有很大差別,首先最大的差距體現在對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偏差,其次對文字的理解不夠精準。

 

沒有學習之前,認為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要告訴我們要懂得事物的本質與方法,但是經過老師解惑後它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原來就是“希言自然”提攜全文的綱領,即作者期盼他自己的學說言論是對的,作者用期盼的眼光來對待這個學術問題,說明作者是一個非常虛心的人,因為古時候能認識字的人就不多,能懂堪輿學術或者學問的人也就鳳毛麟角,缺少相互討論的氛圍,所以作者自然就會用希望期盼的語氣來闡述文章,就是告訴我們要了解和懂得事物的起源正確性才會有正確的結果。

 

理解的偏差之大,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對本文心思想理解出錯了,自然對文字的理解就會產生偏離,失准。

 

前後學習道德經已經二十多章了,感覺一直進步不大,要想有更大的進步,必須要認真對待平常我們所使用的文字,除了要用字精準,說話準確才能逐步達至更高的思想境界。

 

二十三篇既反應了堪輿界現在社會的一種不良風氣和常態,沒有根源的附和、對偽學術推波助瀾,甚至隨波逐流將堪輿學變為宣揚個人神異能力的一個幌子。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說的就是不好的風俗習慣沒有結束的日子,因為起源已經錯誤,從而衍伸出無限大的錯誤結果,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以訛傳訛,一堆堆吹噓的大師和神棍充斥著網路和社會,人人自吹能力多麼神奇,多麼厲害。

 

實在是玷污了堪輿之名,痛心不已。

 

一方面是痛心這些偽君子,偽學術徒有虛名,矇騙大家的錢財,一方面是這個社會的風氣越來越墮落,你方唱罷,我登臺,你鼓吹是某某派學術,我鼓吹是某某第幾代傳人,究其根源,沒有幾個人能站得住腳,眾多的學術都以九宮為基準演變,連九宮平衡之義不懂,還能扯談什麼呢?

 

自然的運行本質都不會一成不變,何況是人呢?

 

天運時時輪轉,拿著一個起始的基準盤,一盤盡用,這就是堪輿的神奇之處嗎?

 

如果一個基準盤什麼時候都可以用的話,從開始有天文曆法記載開始到現在,天運豈不是沒有改變過?

 

那還扯談什麼三元九運呢?

 

前不久在網上看到一則消息,北京大學易學社邀請臺灣堪輿人士搞了個講座,尚未開始就已座無虛席,後來者只能坐地板或擠在角落裡。

 

從這種盛況,能理解學生們的求知欲望,也能看到學界對堪輿界的關注程度。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我們不能簡單的否定或肯定。

 

普通民眾相信堪輿,是因為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國人的傳統習俗和文化,大多人對生活的不如意寄望於堪輿能夠幫助他們處理一些生活上的問題。

 

從這個意義上講,信堪輿及堪輿師的奇特能力本身沒有錯,那是傳統的思想觀念及生活方式的一種延續,由其生活環境氛圍所塑造,屬於民間慣性和習俗。

 

而堪輿學則大不相同,是要通過深入研究去挖掘中國傳統文化,搞清楚其思想淵源以及發展演變脈絡,達到知其源、知其理、知其義、知其法的目的。

 

通過甄別比較去研究探索堪輿對環境的塑造用意的思想根源, 堪輿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源遠流長,在民間根深蒂固,單純將其視為迷信而加以排斥有無視國情、不合情理之嫌。

 

雖然科學、迷信之爭一直爭論不休,但如今堪輿範疇的學術依然表現出很強的生命力。

 

中國堪輿學千百年來流傳不絕,在民間尤其盛行,關於堪輿現象的爭議言論也從來沒有停止過。

 

在不斷的爭議與混亂當中,不知不覺已經影響力擴大到世界範圍,漂洋過海,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信仰、不同地域的人都開始接納它。

 

其強大的生命力,不能不引人深思,甚至國外的學者也紛紛著書立說,想一探堪輿的真實奧秘,或者爭著說是其本國的國粹,文化遺產,可想而知,堪輿的影響有多麼深廣。

 

發展的經驗使西方國家開始調整思維、行為和生活方式,意識形態領域也隨之出現由科學主義向自然主義的觀念轉變。

 

這說明,絕對科學主義的觀念形態有明顯歷史局限,不利於可持續性發展,本土的自然主義觀念體系雖有其獨到之處,但也需要嚴格甄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尤其是對我們生活影響深遠的堪輿學。

 

堪輿是文化, 堪輿學是文化的學術研究,是幾千年來我國人民的一種高度智慧的結晶,有緣於此學苑,學生也希望如本文作者所說:希言自然。

 

評分

參與人數 1財富 +3000 銀幣 +1 收起 理由
文曲 感謝分享心得。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7 07:53 , Processed in 0.15624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