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式篇之徹底消滅做偉大人物的念頭(2) 】
沒有傳奇的時代
我們要承認,現代社會似乎失去了釀造傳奇的溫壤。
社會日益富庶,顛沛流離越來越少,好像凡是太容易的事情就會變得不那麼珍貴。
以前書生進京趕考,往往一去三年,杳無音信,能再中了進士回來都是奇跡。
現代人想像古代社會十分可怕,出門十裡就已經很難知道家裡的情況了。
別說一去千里,生離幾乎就等於死別,或者有搬遷、變故、戰亂,互相就再也找不到了。
由此產生了許多情意深長的傳奇故事。
現在有電話、手機、互聯網,天涯咫尺,隨時能聯繫上。
生活開始太多趣味,太少永恆。
因為有照片和錄影,已經逝去的明星還可以繼續在雜誌、電視上面對觀眾微笑。
有人還在進行更為大膽的研究,根據明星們過去留下的聲音、形貌特徵,通過數位化的手段在螢幕上再現過去的名人,例如貓王和瑪麗蓮•夢露。
也許不久以後,人們將不只能觀看到他們過去拍攝的電影,還能見到他們在新片中飾演新的角色,合成起來就好像他們真的"重生"了一樣。
人的自我定位和價值觀在不斷的接受挑戰。
試想如果去到外太空,人所要承受的定位混淆也是如此吧。
房子、股票,一切的東西還有價值嗎?都要重新考慮。
現代社會標準開始多元化。
武俠小說裡的世界多單純,所有人信仰一致,練到武功最高就是最大的成功。
少年時代也是這樣單純的,考上最好的大學就是最大的成功。
只需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就是,自己就不用思考了。
有時候思考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封建社會還有一個科舉,普天下尚文,所有適齡人才都在寒窗苦讀,以期一朝中了狀元以成就最大的輝煌。
好歹還有個努力的方向。
"文官執筆安天下,武將上馬定乾坤。
"一切左右安排好,多麼豐裕單純的世界觀。
現在的人開始尋求莫名其妙的途徑出名,從吉尼斯開始,再到什麼"用身體寫作"。
一夜"暴名"之後,世人驚愕地張開嘴巴,對此的第一反應是:居然還有這樣的事情!而不認為是自己也可以做、或者要教育兒孫努力的方向。
應該怎樣生活
應該過怎樣的一種生活?人一旦解決了溫飽之後,一定會想這個問題。
所有人都在感歎:人只能活一次。
所以有的演員說,做演員最大的幸福就是可以經歷不同的人生。
其實真實的人生也一樣,為什麼只能給自己貼上一個標籤--張醫生、王老師,從20歲開始的一輩子都被人如此稱呼,只過一種生活。
現在社會自由得多,這兩年幹幹這個,下幾年換個全新的行當未嘗不可。
只要自己想做,大可以去嘗試一下另一種完全不同的生活。
很多人才20多歲,即使對現有生活不滿足,卻也想著要保住飯碗的平安,而懼怕改變。
到了三四十歲,更是擔心年紀大了,想找個安穩的所在混到退休就是了。
有了一點歲數,兒女也長大了,覺得人生好像就差不多了,總是對自己進行這樣的心理暗示,就會真的老了。
好像小飛俠彼得潘一樣,我們變老是因為我們想讓自己變老。
很多上一輩的人,在一個單位幹到退休之後,閑下來才懊悔自己哪裡也沒去過,什麼也沒有做,幾十年好像是一片空白。
有的遷怒於家庭或子女,認為自己都是為了別人,奉獻太多。
如果不想老了以後後悔,那麼現在想幹什麼,就努力地去幹吧。
經歷了就不後悔。
最近有一部電影《雲的南方》,故事讓人感動:工廠幹部徐大勤退休之後,最大的願望就是去雲南。
到了雲南之後他只想去512廠看看。
別人都不理解是為什麼。
只是因為多年前他差點跟人對調到這個單位,但因為有了女朋友,就沒來成。
從那時開始,他覺得自己的人生好像服了一個漫長的苦役。
每當他覺得生活不堪重負的時候,就後悔自己為什麼沒去雲南。
所以退休以後一定要來看看。
在雲南接待他的老黃卻正好相反,他是一個後悔來了雲南的人……生活的事情怎麼說呢,夢想與現實總是又痛又癢的互相牽制。
所謂"終生學習"的態度是正確的。
中年以後還可以重新開始讀書,然後幹一些全新的事情。
老了以後也可以開始學習新的東西,不一定有什麼用,"朝聞道,夕死可矣",學習本身就帶來成就感。
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求職簡歷當中劃分出一道明顯的分界線,一個在大公司做了20年高層經理的人可能會去應徵一個完全不同類別的入門職位。
職業分層現象會越來越多地出現:職業生涯最初階段做一些高報酬、高壓力的工作;中間階段做一些結構性強、但是報酬稍低的工作,例如教師;然後到老年的時候還可以做一些輕鬆的、報酬很低的工作,甚至義工,世界許多著名古城的博物館裡都能看見一些拿著退休金、和藹可親的老年義工。
如果問100個人他們的人生理想,大概有90個以上的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回答是"周遊世界"。
去到不同的地方,體驗各種風物,的確是一件不錯的事情。
或者如《瓦爾登湖》的作者梭羅一樣,他的一生十分簡單,從哈佛大學畢業後回到家鄉執教兩年,在大作家、思想家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家裡借住過,然後獨自在無人的瓦爾登湖邊自建木屋居住,嘗試寫作,44歲時去世。
他的一生如此孤獨而芬芳。
也可以說,他的一生十分不簡單,也毫不孤獨。
他的讀者將會發現,他的精神生活十分豐富,而且是精美絕倫,世上罕見,和他交往的人不多,而神交的人可就多得多了。
古人所說的"身居陋室,胸懷天下"也有這個意思。
無論是否真的行萬里路,精神的豐足是很重要的。
有人說,"一本書要好,關鍵是得有股子津津樂道的勁頭,旁若無人的自在。
""各人成就有大小,但全都那麼自在,自說自話的幸福,讓閱讀者也幸福。
"讀書如此,生活也是這樣。
在自己的領域裡,努力創造一些小小的成就。
然後有足夠的閒暇,發展自己的興趣,實現或大或小的夢想。
"做事時要不計報酬;戀愛時要不怕傷害;跳舞時要旁若無人。
""要笑著羡慕,而不是哭著嫉妒。
"這就是完美的人生。
做快樂的平凡人,不要再去期待一些好高騖遠的所謂"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