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之神祕 半裸畢卡索解謎】
更新日期:2010/08/19 02:52 邱祖胤/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邱祖胤/台北報導】
法國導演克魯佐(Henri-Georges Clouzot)一九五六年拍攝《畢卡索之謎》,記錄畢卡索七十五歲時作畫的過程,成為畢卡索經典紀錄片。
片中畢卡索脫光上身,在半透明玻璃上作畫,觀眾可以清楚看到他的筆觸跟色彩,作畫中途又修又改,充滿實驗性,應證他的名言:「一幅畫乃是破壞的結果。」
畢卡索在片中總共完成廿幅作品,這廿幅畫全畫在玻璃上,包括充滿童趣的黑白素描、色彩繽紛的油畫等。
不過,這廿件作品在影片完成之後全部銷毀,等於是專為這部片子而生。想看這些從名畫,只能透過這部電影。
一九八四年法國政府此特別將這部獨一無二的畢卡索紀錄片列為國家寶藏,這部影片目前正在光點台北舉行的「藝識形態」影展播映。
一九五五年夏天,克魯佐帶領工作小組進駐畢卡索位於法國南部尼斯的工作室,希望能在有限的時間內,記錄這位天才藝術家的創作手法,並解開大師的創作之謎。
克魯佐用黑白膠卷拍攝,將攝影機放置在畢卡索前方的半透明的玻璃畫板之後,清晰捕捉住畫家筆觸與快速作畫時流下的顏料。
畢卡索的驚人筆觸與他旺盛的創作力展現出魅力,像是在一幅畫中,畢卡索先畫了一條魚,魚卻變成一隻雞,最後又成了一張人臉出現,簡直像在變魔術一般,畢卡索創作的時候到底在想什麼,充滿了神祕感。
拍攝過程中,克魯佐不斷提醒畢卡索膠卷快用完,能購拍攝的時間有限,刻意要觀眾意識到正在拍電影這件事,搞得畢卡索很緊張。只見畢卡索不停地擦去、修改、塗抹,像頑童在鏡頭前大膽冒險。克魯佐則試圖讓畢卡索作畫的過程,成為思考律動的展現。
畢卡索在片中談到,將作品分解如拼圖來分析,與屠夫的行徑無異。
克魯佐則認為,傳統拍攝繪畫的紀錄片,著重的都是細節及作品分析,無法呈現原創者的思緒。
因此他揚棄位移與剪接等技法,只是忠實拍攝創作過程。
克魯佐生於一九○七年,原本希望當個作家,之後卻以驚悚類型影片聲名大噪,喜歡探討背叛、暴力等問題。
一九四八年曾以《曼儂》一片獲得威尼斯影展金獅獎。
《畢卡索之謎》紀錄片是他最重要的一項實驗,之後他鍾情於拍攝紀錄片,曾為知名指揮家卡拉揚製作演奏紀錄片。
引用: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819/4/2bdc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