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二十二章學習心得】
2011年11月22日星期二晚上七點術龍老師解惑。
二十二章:
曲則全,枉則正;
窪則盈,弊則新;
少則得,多則或。
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
不自見,故明;
不自是,故彰;
不自伐,故有功;
不自矜,故長。
夫惟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古之所謂「曲則全」,豈虛語?
故成全而歸之。
每次老師上課解惑之後,心裡都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文章被解釋的就好像一個故事一樣,文字臻義,文章貫通,道理自出,我相信任何人聽完老師的解惑都會感覺受益匪淺。
這篇文章主要敘述幫助一個人,指出錯誤之處,但是他【她】不去修改,那我們就要拒絕之後離開。
接受比較容易,拒絕可是有學問的喔,所以學會拒絕之後,接受就會更簡單了。
一個人,一件事源頭出現錯誤,以後呈現的結果會越來越離譜,【曲則全】一句話道出其根源所在,不對就保持完整,也就是說知道錯了,但是不思悔改,不去改變,慢慢就變成一種歪曲,扭曲的合理化,覺得這就是正確的,這種知識源頭的錯誤關鍵還是在教育,不能及時發現並糾正。
其次就是標準,目標的降低,就會呈現很多負面的事情出來,欺詐作假也隨之而來,一些違法的事情也就出現。
就好像我們對文字的認識一樣,一個字不懂其真正意思,含糊其辭,文章的意思也隨之改變,就會誤認為文章告訴我們的就是這個意思,造成對文章的曲解,歪曲錯誤的認識也會越來越大。
現實生活中也是這樣,不足就想要擁有,這種想法變成一種永遠不能滿足的欲望,沒有人停止過。
賺一萬想十萬,賺十萬想百萬,有房子想大點,大點想好點,好點想豪華點等等,由需求變成奢侈,由奢侈變成浪費,真是應了一句古話【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這就是我們平常人都有的想法,教育的錯誤就出現了這些行為觀念的規範合理化。
種什麼樣的因,就會得什麼樣的果,這種錯誤就需要我們用智慧去分辨和導正,知錯不改,不可救也。
文章很巧妙的告訴我們如何去拒絕,不自見,故明; 不自是,故彰; 不自伐,故有功; 不自矜,故長. 夫惟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不是本人遇到,是你太耀眼,就是說不是你來找我的,是我遇到你,因為你太出名了。
不是本人贊同,是你值得表揚,你很有能力,就是說不是我誇獎你,是你的表現已經得到大家的認可,很有威望了。
不是本人誇耀,是你做事卓有成效,就是說你做什麽事都很成功。
不是本人尊敬,是你在這裡輩分很高,就是說很德高望重。
因為自己不努力學習,所以不能一起為事。
這是拒絕一個人的理由,反之也是一個人不知悔改之處,因為他【她】覺得自己很耀眼,很值得表揚,做事很有成效,已經很有名望,實際呢?
這個道理就是說當我們有能力去改變別人的時候,不是去改變事與物,而是去改變這個人,發現並糾正他【她】的錯誤之處,從其根源去改變,但是他【她】如果不去改變的話,我們就要委婉的去拒絕,因為事與物的改變,是不能改變其根源的,只能是錯上加錯,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
古代遺留至今的文章都是在告訴我們很多道理,這篇文章也是一樣,如果一個人知道錯誤之處不去改正,就不可能到達成功之定義,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樣的人只能是避而遠之。
一個學習者更要理解臻義,努力學習找出自身不足之處及時改正,走入正確的知識之路,勿以善小而不為之,正確一點就是向成功邁進一步,只是懂與不懂,做與不做之差異,古人知識與智慧豈是空話?
|